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打破了国外公司对MDI技术长达40年的封锁,探索出了大规模化工制造技术产业化开发的成功模式,扭转了我国MDI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拉动下游产业形成二次产值15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聚氨酯工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MDI进入生活各个方面
所谓MDI,即“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及其同系物”,虽然这个中文名称说起来有些拗口,但由MDI做原料衍生出的各种聚氨酯产品,已经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亲密接触”:汽车的方向盘、仪表盘、座垫、扶手甚至车顶棚的隔热材料以及玻璃的镶条都是MDI生产的,冰箱、热水器等家电的隔热材料,甚至添加莱卡的服装、高档耐磨的鞋底都离不开MDI……它是生产聚氨酯的重要原材料,而聚氨酯有“第五大塑料”之称,兼具橡胶和塑料的双重优点,在隔热、隔音、耐磨、耐油、弹性等方面,具有其他合成材料无法比拟的特性。目前,随着节能环保观念的普及,MDI又走上了建筑节能的广阔舞台。
就是这样一种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特殊材料,长期以来其生产技术一直为少数几家国外巨头垄断。据介绍,1978年我国曾从日本引进MDI装置,尽管当时引进的是一套上世纪60年代水平的装置,但对方仍然没有交出核心技术,只是告诉如何操作。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建生回忆说,因为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引进这个装置以后,运行得极其艰难,运转十年都不能达到设计的产能。每隔一个多星期就得停运清理,清理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些小小的爆炸事故,再想讨教却吃了闭门羹。
被“逼”上自主创新之路
一边是设备不能达产,一边是国内对于MDI需求激增。当时许多下游企业在烟台等一个星期都拿不到货。后来,烟台万华花了4年时间,试图以市场换技术,向欧美的跨国巨头寻求技术合作。“真正有市场潜力、高技术的产品很难引入,外商到中国我们领着人家考察完,人家就自己搞了。”就这样,烟台万华被“逼”上自主创新之路。
从1993年起,烟台万华潜心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一万多次的实验,修改方案都可以装满几卡车,终于成功开发出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制造技术。此后不断继续创新,至今已申请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世界级规模MDI制造技术的国家,在连续缩合、高效液膜射流光气化、精馏结晶一体化三项核心关键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在采用废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并在全球首家实现废盐水循环利用。
现在,烟台万华已经成功跻身国际寡头俱乐部,在中国MDI市场占有率跃居第一,2007年对欧美等市场出口额达1.5亿美元。这也标志着中国由一个MDI的净进口国逐渐向出口国转变。
有竞争力才能赢得对手尊重
本世纪初,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的万华将年产量提高到4万吨的时候,一些国际巨头试图用低价倾销的方式打垮万华。万华向当时的国家外贸部和经贸委分别提出了反倾销申诉,成为中国第一家保护优质产业申请反倾销立案的企业。据调查,当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售价比日本低近70%。随着2002年我国开始立案调查,跨国公司有所收敛。在调查期的一年多内,万华抓紧开发了8万吨技术。2003年,万华主动跟商务部申请撤销申诉。反倾销成为万华发展的关键一步,撤诉时万华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左右,位居第三。
2005年,万华宁波项目开建,一期年产16万吨现已满负荷生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MDI生产基地。我国MDI的产量也随之占到世界总产量的8%,大大减缓了我国对该产品的进口依赖。
面对巴斯夫、拜耳、亨斯曼等国际巨头纷纷计划在中国投资建厂、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万华信心十足:未来五年,全球MDI行业仍会以GDP增速1.5倍以上速度增长,并且MDI技术属寡头垄断。随着国内节能经济与环保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MDI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中国过去几年MDI市场增速是25%左右,未来还会维持比较高的增长。据业内人士匡算,到2010年,中国MDI产能大概达到100万吨,逐步过渡到纯出口国。
据介绍,宁波项目2期投产后,万华将成为全世界MDI制造基地里规模最大、产业链配套最合理、成本最低的。丁建生表示:“只有有了竞争力才能够赢得市场,才能够赢得竞争对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