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强管理,挖潜增效,是企业眼睛向内,通过苦炼内功、减轻高油价冲击,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总部领导强调,我们必须进一步在精细管理上下工夫,在挖潜增效上下工夫。本报从今天起开设《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专栏,介绍各单位精细管理、挖潜增效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敬请关注。
三月,北京。柳树泛黄,青草探绿。
20日至22日,中国石化总部, 2001会议室,高管云集,用两天半的时间专心进行一项工作:经济活动分析。
“拿放大镜比不足”:比国际先进企业业绩,比兄弟企业先进指标,比合资企业管理理念。
“从毛巾里拧水”:拧上游油田企业的发现成本、开发成本、操作成本;拧中游炼化企业的采购成本、操作成本、维修成本;拧下游销售企业的财务费用、人工成本、运输成本。
“拿着牙签剔牙缝”:油田企业的难采储量动用,炼化企业的自销产品,销售企业的非油品业务,一点点剔效益。
大形势逼中国石化自挖潜力
原油价格暴涨,中国石化压力巨大。国内原油市场早已与国际接轨。原油价格从2002年25美元/桶,到2008年突破100美元/桶,进而摸高110美元/桶。中国石化作为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65亿吨/年,自产原油仅0.4亿吨,原料的外部依靠度达到80%。
市场保供,中国石化压力巨大。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石油血液的滋润。但除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之外的、约占全国炼油能力12%左右的其他炼油厂,价格倒挂时,自然纷纷减产或停产。这就越发造成市场紧张。
限价保供,中国石化压力更大。国内物价自2003年以来震荡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1.2%起步,2004年达到3.9%。2006年回落到1.5%,2008年再次攀高到8.7%。如果成品油价格跟着上涨,必然推动物价上涨。成品油价格上调成为一个艰难的选择。
因此,当经济效益与政治责任发生矛盾时,中国石化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保市场、保供应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于是,当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桶,每炼一吨汽油亏2000元、每炼一吨柴油亏得更多时,中国石化内部调度令是减少检修计划、尽量扩大加工量,不计血本,多产成品油。
于是,当市场供应更加紧张时,中国石化毅然决然,降低高附加值的乙烯产量100万吨,转产亏损产品:汽柴油。
于是,当冰雪肆虐南方时,中国石化直接亏本进口成品油,及时调运,组织数百个流动加油站,肩扛手提,上高速,进深山,遇到没油又没钱的司机就捐赠,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可是,社会责任、政治责任保住了,企业毕竟还是一个经济实体,还要努力承担经济责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2005年到2007年,中国石化炼油板块连连出现亏损。
2007年12月份,中国石化油田、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四大板块合并报表,出现了2000年以来的第一次全面亏损。
但成品油价格不能涨。怎么办?眼睛向内,苦炼内功,降低成本,挖潜增效,成为中国石化上上下下的共识。
于是,决策者们决定集中几天的时间,逐个板块、逐个企业地研究,精打细算,共渡难关。
精打细算进行时
会议第二天,分析炼油事业部的经济活动。
炼油事业部主任凌逸群条分缕析,侃侃而谈。
纵向比,一月一月的变化,一年一年的进步。一步一个脚印,清晰可见。
横向比,与国内同行比,与国外同行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分块比,沿海企业、沿江企业、华北企业、其他企业,分组比较。条件相近,为什么差距那么大?
对内比,相对领先的企业,落后企业的薄弱环节在哪里,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改进?
对外比,引进所罗门公司绩效分析,放到国际大背景去分析。把中国石化下属的炼油企业分成两个组,分别与“亚太”(2006年亚太地区60家炼油企业平均值)、“韩国”(2006年韩国5家企业的平均值)、“日本”(2006年日本22家炼油企业的平均值)、“领先组”(2006年亚太地区资产回报率最高的8家炼油企业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就这样,凌逸群自己分析,生产经营管理部、财务部等部门帮助分析,总部领导们深入分析……尖锐坦诚,各抒己见,入木三分。找出了弱点,明白了原因,明确了措施,增强了信心。
原来,巨额亏损压力下的中国石化炼油板块,这几年负重前行,悄悄地进行了自我提升,炼油业务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007年,中国的炼油能力已经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石化炼油能力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和壳牌两大公司。中国石化主要炼油企业的盈利能力已超过亚太平均、日本和韩国水平。镇海炼化2006年的资产回报率,在所罗门公司绩效评价中,位列亚太组60家炼油企业中的第三。有9家企业净现金利润排在亚太“领先组”之前。
但是,分析也表明,中国石化炼油全厂利用率偏低,质量、安全、环保、人工成本面临挑战。企业间盈利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整体亏损严重,有的是因为原油加工成本高,有的是因为单位完全费用高,有的是因为产品结构差,有的是因为自销产品价格低,有的是因为技术经济指标低……
全局了然于胸,病因明了准确。于是,一张张药方源源不断开出……
第三天,星期六上午。油品销售事业部总会计师刘祖荣汇报。从总部、大区公司到各省市区公司的管理状况,从市场占用率、费用到利润,从购进、销售到库存,从物流、信息流到资金流,从批发、直销到零售,从燃料油、成品油到润滑油,从管道、油库到加油站……图文并茂,分析得透彻、全面、深刻。
就这样,生产经营管理部、财务部和油田、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四大板块,一一详细、客观地进行比较、分析。比出了成绩与自豪,比出了差距与弱点,比出了方向和决心。
精细管理,正在成为共识和行动
一家年收入过万亿元的特大型企业,一家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7位的上市公司,需要这么一点一点去抠效益吗?
党组认为,精细管理是中国石化的优良传统,也应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中国石化是从炼油化工开始起家的。在几十平方公里之内,资金、人才、技术高度集中,人财物产供销,塔釜罐机炉泵电仪,反复优化,炼就了“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本事,本来就有精打细算的好传统。不管市场形势好坏,都要发扬这种好传统,并扩大到所有领域。
党组发出号令,要自上而下抓“精细管理、挖潜增效”。这场筹备月余的大型经济活动分析会就是一次正式的启动。而这个号召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正在成为中国石化上上下下的共识和行动。
镇海炼化、茂名石化、扬子石化、江苏油田、安庆石化、安徽石油,在精细管理上已经处于先进行列。但他们正“百尺竿头,更上层楼”。其他企业也已经行动起来了,眼睛向内,精打细算,自觉、努力提高精细管理的水平。
总部的经济活动分析会议接近尾声,而精细管理工作方兴未艾。会议限定时间抓整改抓落实:油田事业部要重新明确降本目标,3月底汇报;给化工销售分公司新任总经理李成峰三周时间调研,拿出改进意见;党组还要选出两个最大的企业和各事业部中排名靠后的三个企业共14家进行专门研究;要建立经济活动分析的模型和软件……
严峻的市场形势带来巨大的挑战,而挑战永远与机遇相伴。有识之士已经感到,坏事可能会变好成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会越来越完善,成品油价格迟早会放开。只要与国际接轨,中国石化现在主动让给市场的那些效益就会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中国石化在原料价格暴涨、产品限价这种“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恶劣环境下练就竞争力的后发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中国石化的未来,完全没必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