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薪酬,人们往往很自然地就联想起在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垂直分布的一层一层的薪酬等级阶梯来。事实上,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传统的薪酬等级设计都是建立在严格的官僚等级基础之上的。这种官僚化的薪酬体系与传统企业中的官僚式行政管理体系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在传统上,薪酬往往是与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的行政地位或行政等级相匹配的,即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所担任的职位越高,则他所能够获得的工资、福利甚至奖金就会越多,如果员工不幸一直处在一个级别不高的岗位上,那么他一辈子也不可能得到太高的工资收入,无论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多么出色。在我国一些企业中所推崇的所谓“一岗一薪”,其实质也是完全根据岗位本身的价值来确定员工的薪酬待遇,而不考虑不同的员工在同样的岗位上所达到的实际绩效差异。
在这种薪酬体系的激励下,员工们所受到的激励就是,不遗余力地“往上爬”,而无论他最终爬上去的这个岗位是否真的适合他去做。同时,企业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在低一级职位上干得好的员工,在高一级职位上必然也会干得很出色,于是,晋升就成了许多企业对优秀员工的一种最主要激励方式。
然而,可悲的是,有相当多的员工在自己的主观“努力”和企业的客观“帮助”之下最终获得晋升,但是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非常尴尬的“彼得高地”。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再起1969年出版的《彼得原理》一书中,曾经发出这样的警告,在企业和各种其他组织中都普遍存在一种将员工晋升到一个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上去的总体倾向。即一旦员工在低一级职位上干得很好,企业就将其提升到较高一级的职位上来,一直到将员工提升到一个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上来之后,企业才会停止对一位员工的晋升。结果,本来这个人往下降一个职位等级,他可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但是他现在却不得不呆在一个自己所不能胜任的但是级别却较高的职位上,并且要在这个职位上一直耗到退休。这种状况对于员工和企业双方来说无疑都没有好处,员工不胜任工作,找不到工作的乐趣,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有较大绩效压力的情况下往往会表现失常,或者是心情郁闷,甚至有些人会由于被晋升而离开企业。对企业来说,员工被不恰当地晋升到一个他们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上来,一方面使得它们得到了一个蹩脚的新的管理者,另一方面,它们同时又失去了一个能够胜任较低一级职位的优秀员工,因此,企业也是这种不恰当晋升的受害者。然而,遗憾的是,传统的薪酬制度和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的这种传统晋升哲学却使得这种状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
正因为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国际企业界兴起了一股改造传统薪酬模式的浪潮。传统的以官僚等级为特征的垂直型薪酬体系被水平型的宽带薪酬体系所取代。许多企业将原来十几甚至二十几三十个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但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比如,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薪酬等级一共有24个,后来被合并为10个浮动范围更大的薪酬等级。一般来说,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要达到100%或更高。一种典型的宽带薪酬体系可能只有不超过4个等级的薪酬级别,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则可能达到200%—300%(如同薪酬等级上的薪酬浮动范围可能从1000元到2000元甚至3000元)——而在传统薪酬结构中,同一职位等级上的薪酬浮动范围通常只有40—50%。
在这种薪酬体系设计中,员工不是沿着公司中唯一的薪酬等级层次垂直往上走,相反,他们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或者所有时间里可能都只是处于同一个薪酬宽带之中,他们在企业中的流动是横向的,但是随着他们获得新的技能、能力,承担新的责任,或者是在原有的岗位上不断改善自己的绩效,他们就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即使是被安排到低层次工作上,他们依然有机会因为自己出色的工作而获得较高的薪酬。因此,可以说,宽带薪酬是一种真正的鼓励员工爱岗敬业的薪酬体系,它不鼓励员工好高骛远地去拼命向垂直晋升这条狭窄的道路上去挤。事实上,宽带薪酬体系的一个潜在假设是,一位出色的大夫可能比一位刚上任的医院院长对医院的价值更高;一位技术非常熟练的技术工人对企业的贡献并不亚于一位车间主任;一位顶级销售员可能比一位销售部长对企业的作用更重要,等等。因此,它不认为员工只有在企业内的行政级别越高,其薪酬水平才能越高:一位没有任何行政头衔的优秀医生的薪酬可以超过院长;一位高级技术工人的薪酬可以超过车间主任;一位优秀销售员的薪酬刻意超出销售部长,如此等等。
与企业传统的薪酬体系相比,宽带薪酬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和作用:
第一,宽带薪酬体系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在传统组织结构以及与之相配合的薪酬结构下,一个企业中有很多的级别,员工们也具有严格的等级观念,一个来自基层的信息通过层层汇报、审批才能去到负责该信息处理的部门或人员那里。企业内部很容易出现层层拖拉,相互推卸责任的官僚作风,而宽带薪酬结构可以说正是为配合扁平型组织结构而量身定做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那种严格的等级制。它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以及创造参与型和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同时对于企业保持自身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迎接外部竞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二,宽带薪酬体系能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在传统薪酬结构下,员工的薪酬增长往往取决于本人在企业中的身份(地位)变化而不是能力提高,因为即使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在企业中没有出现高级职位的空缺,员工仍然无法获得较高的薪酬,而在宽带薪酬体系设计下,即使是在同一个薪酬宽带内,企业为员工所提供的薪酬变动范围也可能会比员工在原来的五个甚至更多的薪酬等级中可能获得的薪酬范围还要大,这样,员工就不需要为了薪酬的增长而去斤斤计较职位晋升等方面的问题,而只要注意发展企业所需要的那些技术和能力就可以了。因此,尽管相对于传统薪酬结构而言,宽带薪酬体系为员工提供的升级机会减少了,但却更有利于企业引导员工将注意力从职位晋升或薪酬等级的晋升转移到个人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方面,将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公司着重强调的那些有价值的事情上去了(比如满足客户需要、重视成本有效性、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效率以及个人技能的提升等等)。
第三,宽带薪酬体系有利于职位的轮换。在传统薪酬结构中,员工的薪酬水平是与其所担任的职位严格挂钩的,因此,理论上讲,职位变动必然导致员工薪酬的变动。如果是调动到更高级别的职位上去,那么这种职位的变化不会有什么障碍。但是如果是从上一级职位向下一级职位调动,则会被员工们看成是“被贬”,即使企业有时确实需要一名工作能力很强的员工临时性地去从事某个并不重要职位上的工作时,大家往往也会这么看。同时,企业对员工在同一职位级别上的调动也会导致员工不乐意接受。这是因为,当职位处于同一级别上的时候,调换职位不会带来任何薪酬水平的上涨,但是却会导致员工不得不学习新职位所要求的技能,从而工作的难度增加,辛苦程度更高,这样,员工会宁愿继续从事已经轻车熟路了的原来职位上的工作,而不愿意接受职位的同级轮换。
由于宽带薪酬体系减少了薪酬等级数量,将过去处于不同薪酬等级之中的大量职位纳入到现在的同一薪酬等级当中,甚至上级监督者和他们的下属也常常会被放到同一个薪酬宽带当中,这样,在对员工进行横向甚至向下调动时所遇到的阻力就小多了。不仅如此,如果企业的薪酬提升是与员工在不同职能领域或者不同职位上的工作能力联系在一起的话,员工对横向职位流动不仅不会拒绝,反而会积极地争取这样的机会。不仅如此,企业还因此而减少了过去因员工职位的细微变动而必须作的大量行政工作,如:职务称呼变动、相应的薪酬调整、更新系统、调整社会保险投保基数、更新档案等等。
第四,宽带薪酬体系能密切配合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宽带型的薪酬结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它使员工从注重内部公平转向为更为注重个人发展以及自身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在宽带型的薪酬结构中,薪酬水平是以市场薪酬调查的数据以及企业的薪酬定位为基础确定的,因此,薪酬水平的定期审查与调整将会使企业更能把握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有利于企业相应地做好薪酬成本的控制工作。假设2年前聘任一位会计主任的年薪为10万元,由于该类人员的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那么2年后该职位具竞争力的年薪可能会变成8万元,在宽带薪酬体系中是完全能够配合这种变化,从而帮助企业有效控制成本的。当然,最为重要的可能是某些职位的薪酬因为市场原因出现突然大幅度提高时,企业可以在不破坏原有薪酬体系和框架范围内适应这种变化,比如,前几年我国的网络泡沫导致IT行业的人才出现不正常竞争,市场薪酬水平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宽带薪酬体系就可以针对这些市场特点,相应提高这些人员的起薪就可以了,而用不着去调整整个企业的薪酬级别和结构,同时也不至于对企业内部的薪酬公平性造成太多的不良影响。
第五,宽带薪酬体系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工作绩效。宽带薪酬体系尽管存在对员工的晋升激励下降的问题,但是它却通过将薪酬与员工的能力和绩效表现紧密结合来更为灵活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在宽带薪酬体系中,上级对有稳定突出业绩表现的下级员工可以拥有较大的加薪影响力,而不像在传统的薪酬体制下,直线管理人员即使是知道哪些员工的能力强,业绩好,也无法向这些员工提供薪酬方面的倾斜,因为那时的加薪主要是通过晋升来实现的,而晋升的机会和实践却不会那么灵活。此外,宽带薪酬设计会鼓励员工去进行跨职能的流动,从而增强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思想的出现,这对于企业迎接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的挑战以及强化创新来说,无疑都是非常有利的。最后,宽带薪酬结构不仅通过弱化头衔、等级、过于具体的职位描述以及单一的向上流动方式向员工传递一种个人绩效文化,而且还通过弱化员工之间的晋升竞争而更多地强调员工们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共同进步来帮助企业培育积极的团队绩效文化,而这对于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