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11月20日校园招聘的“开禁日”尚有段时日,纳才心切的国内外各大企业早已按捺不住,纷纷进校园开起了宣讲会座谈会,以各种变通的形式吸引校园优秀人才的眼球。对毕业生而言,想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觅到自己心仪的岗位,也充满了竞争和挑战。这段时间,正是毕业生们精心准备自己简历的日子。由于怕经历太简单影响竞争力,大学生“注水简历”纷纷出炉。需提醒的是,由于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求职者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很多用人单位认为简历作假表明求职者有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技能和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可以培训,人格上的缺陷却无法弥补。大学毕业生简历作假将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
作假简历凸显职业道德缺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某报业集团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其实现在简历作假的大学生是走进了一个道德盲区。只看到作假简历起作用后带给自己求职上的方便,而没有考虑此种行为本身彰显自己道德上的缺陷,也不考虑到作假简历被识破后将面临失去很多好职位的风险。调查数据表明,66%的大学生甚至不认为简历作假行为涉及道德范畴而赞同求职简历作假。新近的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2004级学生对福州大学城内的5所高校的1000名本科生随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在求职时提供虚假信息”的做法,66%的大三学生赞同“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12%的学生承认假期回乡社会实践报告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
然而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对竞业避让越来越重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越来越高。盛大主抓人力资源与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副总裁张燕梅介绍,陈天桥曾说盛大只需要三种人,分别是好人、明白人和能人。好人就是敬业,要兢兢业业,这是一个企业首先判断要不要一个人的前提。将“好人”放在了人才需求因素的第一位。长沙某银行的部门经理跟记者坦言,由于工作岗位的原因,他们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思想态度的考察非常严格。他认为现在有些应届毕业生职业素养、工作态度以及操作技能都不尽如人意。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更是不敢恭维。他单位去年招聘的一位大学生由于不适应工作被辞退,辞退后他在网上攻击单位,把单位的一些客户资料随意泄露,甚至跟以前同事联系挑拨是非。
简历作假难混过关
记者采访了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几位毕业生,虽然他们表示不准备在简历上作假,但是对同学简历作假也表示理解和同情。“一些用人单位一味地将当干部、获奖证书当作衡量人才的标准,这是导致简历作假的外部环境;另外,一些人热衷于学校各种社会活动和团队职务,也是为了在毕业求职时更好包装自己。所以,为能与他人同台竞争,一些学生就违背诚信规则,通过简历‘包装’自己,以求得竞争时的公平。”湖南大学英语系即将毕业的刘同学说。
为了区别于明显的作假行为,有些同学在写简历的时候用“模糊手法”,担任过学生会干事写成“担任学生会某部门重要职务”,参与过某项活动就写成“主持完成某项工作”,或者甚至自己虚构一个活动,表明自己的创意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事实上,这些自以为高明的“擦边球”做法在一些资深人力资源专家眼里很容易甄别出来。湖南某知名民营企业人力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他们集团接到的一些虚假简历进行了点评。他说,现在不少企业非常看重求职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诚信,通常会注意简历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一旦发现简历有虚假成分,一般不会录用。注水简历经不起推敲,有经验的招聘人员一眼就能看出来。比如说我们接到的简历中如果有自己主持进行了某项大型活动的经历,一般就会对他进行相关的工作环节和细节方面的询问,一方面考察他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一方面验证他对活动的了解程度。经历真实与否,马上就能见分晓。
为杜绝简历作假,同济大学最近出一新招:首创“任职证书”认证制度,招聘单位只要到学生会或是致电学生会人力资源部,社会活动经验真伪一查便知,一通电话绞干“注水简历”。今年,在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心网站上求职的大学毕业生,电子简历信息的真实性由学校的就业中心或院系来审核,审核后再发到网站上。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也许是规范道德行为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