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分统配,现在的“双向选择”让当代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而且面临着与社会上求职者一同竞争的形势,大学生没有了过去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必须学会包装自己,才能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力。第一步就是要有一份能抓得住用人单位的简历。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过度甚至虚假包装是合理的。如果一个青年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就写下了一笔虚假的信用记录,社会怎么敢向他托付未来?现在只是改成绩,以后怎能保证不会做假账?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包装是可怕的。
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万俊人教授认为,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充斥着社会,整个社会的信任度都偏低。学生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社会公共行为都带有广告化特征。可社会只容忍适度的夸张,夸张过了头就是虚假,就是品质有问题。虚假现象是社会的一大弊病,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如果一代一代人这样虚假地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假如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尚且如此,社会前景改善的希望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