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阳光灿烂,拿到考研成绩的学子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面对3.7∶1的考研录取率,很多苦读学子都只能成为落榜生。东北师范大学的小汪就是其中一位,“考研的时候,最好给自己留条就业的后路,不要太轻狂啊”,小汪感觉自己现在一无所有。
从大二开始,小汪就开始为考研作准备,并为此投入了全部精力。对考研的成功他从来没有怀疑过,但结果是,他栽在英语上,没过分数线,“现在这会儿,好工作非常不好找,好单位早就不招人了”。
记者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了解到,该系共有54名同学参加考研,现在仍然有20多名同学既无工作去向也未进入复试,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大都排在年级前面,如果他们当初抓住招聘最佳季节,找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但现在,找工作成了他们最大的难题。据媒体报道,2006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127.5万人,而年录取人数仅为34.5万人,这意味着将有90余万名的考研落榜生面临同样问题。
记者作了个统计,1月20日之前,东北师大校园网上发布了991条招聘信息,其中广州、深圳等南方大城市占很大一部分;而截至4月15日,该校共发布了88条就业信息,且基本都是小城市的用人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钟老师说:“一般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都是在年前,那时大型招聘会一个接一个,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多。年后,很少有单位再招人,加上很多学生已经有了去向,不会再参加招聘会,所以现阶段,我们无法请到大量单位过来开招聘会。”
吉林大学的孙同学也正后悔当初一门心思考研,忽视了就业准备。“当初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上研究生,所以放弃了北京一家好单位。现在哭都没用。”稍作停顿,他发出感慨,“以前身在此山中,看不清形势,现在回过头来才明白自己当初太冲动。人都应该在后悔中成长。”
考研落榜生普遍有强烈的落差感:明明自己比其他一些没考研的同学条件优秀,却找不到和他们待遇一样的工作。
长春大学的马文龙考研成绩已过线,但因所报专业招的人太少,只得摊上个“落榜”的命运,“看着别人考上了,没有考研的同学也有自己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心里真不是滋味。”他说,“那个时候,想找工作又怕影响学习,总是很浮躁,都得‘考研焦虑症’了!考研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不仅在学习上,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能力去承受将来一旦落榜带来的种种痛苦。”家在陕西的马文龙近日在西安找了一份有3年试用期的工作,“没有办法啊,起码能回家,别的暂时也不管了”。
与马文龙一起奋斗了一年,最后同样落榜的张强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教训:“考研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不要期望通过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如果你不是实力派,最好年前给自己找一个归属。”
面对这些考研落榜生的感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辅导员孙庆军说出了他的感受:“虽然我们鼓励学生专心考研,但现在严峻的考研形势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以后对考研学生的教育方式是否应该改一下,让他们在年前的大型招聘会上,就为自己找一份工作,为自己多留一条后路,也许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