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很难找到一个没有跳槽经验的人。跳槽的原因虽各有不同,但多数人为的是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有人说,深圳是年轻人干事业的天堂。因为深圳不仅是外部环境好,内部管理机制更活。用年青人自己的话说,深圳之所以能大量吸引年青人前来发展,相对其他城市来讲,其优势就在于用人制度比较理性,尤其在双向选择方面更能体现平等的原则。但是宽松也有它的弊端,比如说员工队伍建设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在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少有员工能连续工作上十年的。因此,跳槽、找工作,就成了深圳人文景观的一道亮丽的彩虹。
人才大市场实录
小章,去年刚大学毕业。手握管理和计算机双学位。都是热门专业。一年不到,他换了三家公司,现在是第4次来人才大市场应聘。小章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行政,不到一个月就跳槽到了一家网站。半年后又离开去了一家外资企业。问其频频跳槽的原因,小章坦率地说:我一直没想好我要干什么。
在人才大市场,类似小章这样的人,并不是个别的。有些人已把来人才大市场当成超市,有空就来看看、了解一下招聘动态。他们安不下心来,他们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甚至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目的只有一个:伺机跳槽。
我对小章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这样跳来跳去总是在试用,生活怎样保证呢?
小章答:业余时间我会帮别人修修电脑什么的,生活不成问题。再说,创业期间艰难点是理所当然的。
阿凤小姐一看就是那种开朗、活跃的人。我在采访小章时,她一直在边上默默地听着。所以当我和小章告别后,自然就把目光转向了她。“我可没他那么好运,”阿凤说:“我的专业太偏,我是学有机化学的。如果我肯将就,我目前的工作其实还过得去,薪水也不错。可是我的直觉告诉自己我应该有更好的选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我觉得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置,钱多少不是问题。”
我对阿凤小姐提出的最后的问题是:他日做了老总,你怎样看待你的员工跳槽。自信的阿凤笑答:“我不会介意,既然有想走的,就一定有想来的。”
吴先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27岁。未婚。阅览和资历使他区别于上两个采访者的是,回答问题直接,言词态度中少了些热情,多了些礼貌。他说:“我的年龄不允许我再做那些理想主义的梦。我该干出点什么了。我的每一次跳槽实际上都是资本的积累。”
我对吴先生提出的问题是:这一次跳槽,你理想中的薪水是多少?他用外交官的语气回答我:恕我不能奉告。
专业人士的看法
跳槽的利弊是相对、共存的。跳槽虽然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有时也是企业行为的折射。
对年青人来说,因为年青,机会相对多一些,好高骛远也是正常的,年青人希望选择、尝试的愿望也是合理的。但什么事都有个“度”的问题,如果一味地跳槽,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冶炼,到头来,必将得不偿失。我们提倡理智地重新选择,不赞成动辄跳槽。
老总们的态度
王总(罗湖某三星酒店):跳槽?常见啦。我的看法很简单: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没什么。
刘副总(宝安某商场):跳槽的看法?没什么看法,我认为很正常,也习惯了,我自己就是跳了几次才做到这个位置上的。
陈总(南山某贸易公司):双向选择,道理上不错,跳槽,也是正常的事。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不喜欢履历表上太复杂的人,尤其是年青人,这使人感到他没有定性,不可靠。但凡求发展的企业老总都是喜欢员工相对稳定的。
赵总(福田某电脑公司):可能我的性格比较古板、跟不上潮流了,总之,我的公司是不要跳槽太过频繁的人,既使他有过人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