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合成原料气甲醇化、甲烷化精制工艺(简称双甲工艺或醇烷化工艺)由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发明,取得了多项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早在1993年经过化工部鉴定,后又不断扩展提升,依据产品要求和设备配置,氨醇比(氨/甲醇)从2∶1至20∶1大范围内调节,压力从5.0MPa至30MPa大范围设计。甲醇化和甲烷化可以是等压,也可采取不同压力,最大的提升是把甲烷化提升至烃化,彻底解决了因甲烷化增加的甲烷带入氨合成,而增加放空量的难题。
湖南衡阳市氮肥厂、岳阳化肥厂早在1988年利用退役氨合成设备改成在30MPa运行的甲烷化塔(现改成醇烃化塔),而甲醇仍在12MPa下运行。
邯钢化肥厂于2001年新上φ1600mm氨合成系统,利用退役的φ1000mm氨合成设备,改为30MPa甲醇化、甲烷化都取得明显成功。
尽管双甲净化精制工艺取得成功,但在同行业内还有一些同志不完全理解,对技术还没有完全吃透,以至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如压力范围问题、醇后气CO、CO2含量问题、甲烷化自热问题。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已经清楚,但因交流太少,或者由于某些单位从商业目的出发,误导或被误导,其结果可能对使用单位造成损失,甚至有可能出现运行安全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商讨式的论述,以供参考。
1 关于双甲工艺名称
双甲工艺,全称是“合成氨原料气甲醇化甲烷化精制工艺”,简称“双甲”工艺、“醇烷化”工艺,这两个简称都反映了全称的实质,即甲醇化、甲烷化,因此无论叫双甲工艺,还是醇烷化工艺,都是合成原料气中的CO、CO2在以铜为主的铜锌铝催化剂作用下,通过下述四个反应,清除到10-6数量级,同时副产甲醇。
CO+2H2═CH3OH (1)
CO2+3H2═CH3OH+H2O (2)
CO+3H2═CH4+H2O (3)
CO2+4H2═CH4+2H2O (4)
因此醇烷化与双甲工艺就是一回事,但是双甲工艺与醇烃化工艺有本质的不同,是双甲工艺的扩展和提升,醇烃化工艺是以醇烃化替代了甲烷化,其催化剂是以铁铜为主并有其他添加剂。该反应式为:
CO+H2═CH3OH
CO2+H2═CH3OH+H2O
nCO+2nH2═(CH2)n +nH2O
因为铁促进生成C—H化物生成,而铜促进了醇的生成。
2 关于双甲工艺的压力
双甲工艺中,甲醇合成反应必须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甲醇合成的压力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压缩能耗,选择压力越高,压缩气体能耗越高,因此能在低压合成的,不应升压合成;二是转化率,CO与氢反应转化为甲醇,压力高,转化率高,特别是3.0~15.0MPa范围。CO转化率与压力几乎成直线关系,但是压力再升高,CO转化率的增加就缓慢,而此时的压缩功耗按原来升幅增长。所以甲醇合成选择高压是不可取的,在甲醇技术发展史上确实有30MPa的合成压力,因为当时使用锌铬催化剂,必须在高压和高温下进行,而现在已经有铜锌铝催化剂,在中低压力和200~280℃低温范围内合成甲醇的转化率很高,当然高压合成就没有意义了,特别是铜含量很高的铜锌铝催化剂,在5.0MPa下活性很高,完全满足工业化生产,所以目前低压甲醇就指5.0~7.0MPa压力范围的合成了。
5.0MPa的低压甲醇,一般用于单醇生产工艺,而且以利用甲醇合成的反应热副产3.9MPa饱和蒸汽的单醇工艺,采用管式反应器,管内是沸腾水,管外是催化床(或者相反)最好,因为3.9MPa饱和蒸汽温度正好是250℃,处在铜锌铝催化剂活性温度220~280℃的中间,因为恒定蒸汽压力,就恒定了温度,从而也可使催化反应温度恒定在250℃左右,即等温反应。此时合成气压力5.0MPa与饱和蒸汽压力3.9MPa的压差只有1.0MPa,管子承受压差小,还有一个好处是,每产1t粗甲醇,能副产1~1.4t中压蒸汽,因为大部分反应热用于产生蒸汽,不需要用加大循环量的方法,将反应热带出来(以维持反应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至升高),最终用水冷却,这样增大了循环量,既增加了循环机电耗,同时增加水冷负荷和多消耗了冷却水。从此概念出发,低压单醇采用管式反应器最好,而管式反应器中,以水管式径向反应器更优,因为阻力小,能耗更低。
在低压单醇中,采用7.0MPa压力等级,对于提高转化率有利,但合成压力提高,如果副产3.9MPa饱和蒸汽,管子压差达3.0MPa,设备要求更高。
3 甲醇化转化率
双甲工艺采用两级甲醇化,第一级以联产甲醇为主,第二级是以净化为主,两级可串可并,也可单塔运行;两级可随催化剂使用周期,前后互换。
甲醇化是可逆放热反应,反应推动力是平衡转化率与实际要求达到的实际转化率之差,即△X=XT-X,要求的实际转化率越大,推动力越小,即反应速度越小,或要求的催化剂越多。某厂称其甲醇化在240℃,压力25MPa,进塔CO+CO2为1.5%,出塔CO+CO2为(80~165)×10-6(0.008~0.0165%),按上述数据,一次反应转化率达到99.46%~98.9%,此处的转化率指第二级甲醇化的转化率,笔者按该厂的二级甲醇化运行工况,计算出CO的最终平衡浓度为0.0166%,说明该厂二级甲醇化出口CO小于平衡浓度,违背了热力平衡理论。
笔者从理论计算与实践中得知,进系统CO+CO2为1.8%~2%,出塔CO+CO2为0.1%~0.2%,即转化率降到90%~94.4%,甲醇塔既不开电炉,也不开循环机,虽然CO、CO2增加了,转化率降低了,对于烃化工艺,由于生成甲烷少,氨合成放空量几乎没有增加,虽然粗甲醇减少了1%,但相应增加1%的醇烃混合物(液态)作为燃料,由于进烃化塔CO、CO2含量增加,烃化反应热增加,亦可以减少外加补充热。对于第二级甲醇进口CO+CO2为1.8%~2.0%,出口以0.1%~0.3%为最佳条件。
4 甲烷化反应能自热吗
合成氨原料气双甲精制工艺创新之一就是甲醇化串甲烷化,并把甲醇化作为净化手段,替代了国外常用深度低变净化CO,使CO+CO2降至0.1%~0.3%,有些人为了规避侵犯双甲工艺知识产权之嫌,提出所谓“全自热非等压醇烷化”,甲烷化能自热吗?凡是学过合成氨工艺的人都知道如下反应式:
CO+3H2=CH4+H2O
△H°298=-206.16kJ/mol
CO2+4H2=CH4+2H2O
△H°298=-165.08kJ/mol
按照上述数据,进行物料热量衡算,合成气(即H2/N2为3,含CO、CO2、CH4、Ar、H2、N2混合气)在绝热反应时,反应床层温升为:
△t=72×(CO)入+59×(CO2)入
某厂称进甲烷化气体中CO+CO2为(80~165)×10-6,以200×10-6计,并设CO为0.016%、CO2为0.004%,按上式计算床层总温升:
△t=1.676℃
工业生产中,反应过程的热损失就是2~3℃,还有水冷的热量损失,世界上(包括托普索在内)还没有哪家甲烷化能依靠自身反应热来维持反应温度,正常进行甲烷化的。
据参观者了解,“全自热非等压醇烷化”设置了用氨合成塔出塔热气加热甲烷化未反应气,既然是氨合成来热量,就不能说甲烷化自热反应了,合成出塔气本来可以副产蒸汽,如此一来副产蒸汽减少了,就没有什么先进之处了,还带来以下弊端。
第一,该工艺要设置一个甲烷化—氨合成气高压管式加热器,两边都是高压气(30MPa),必须两边同时进气,当更换甲烷化催化剂后升温还原或甲烷化出现故障,就没有合格的精炼气送往氨合成,则氨合成就不能运行,此时甲烷化—氨合成换热器就只有甲烷化气通过,使换热器单边受压,换热器怎么受得了。
怎么办呢?据说该厂的铜洗装置还保留,铜液保存,一旦高压系统出了问题,就开启铜洗,向合成输入合格精炼气,把氨合成开正常,然后再开甲烷化,把开车顺序倒过来,要知道铜液搁置太久,铜比很低,要恢复很麻烦。
第二,甲烷化—氨合成换热器中,被加热的未反应气是40℃的冷气还是已预热气,如果是前者,则会使进水冷排的甲烷化气体温度高,热损失大,要更多的合成气来补热,水冷负荷增大,冷却水也多消耗了;如果是后者,进甲烷化—合成换热器的两股冷热气接近或超过200℃,无论哪种气体走壳程对换热器的高压外壳,都是一个安全隐患。
甲烷化从理论或实践经验都证明是不能自热进行的,都要补充外来热源,安淳公司考虑过多种方案,其中用氨合成气来补热,早在1996年提出讨论时因为上述原因就被否定。
在塔内设置电炉是一种投资最省,耗电也不多的办法,如果CO+CO2在0.1%~0.3%,大多数双甲工艺吨氨耗在10kW·h以内。再有醇烃化用此发电后的过热蒸汽加热,如某厂小时产氨14t,用360℃发电后的过热蒸汽加热进甲烷化气体(从190℃升至220℃),过热蒸汽降温至320℃后用于变换,加热器像氨合成废锅,管内为甲烷化气,管外是过热蒸汽,岳阳化肥厂早在1999年就采用此方案,河南心连心也采用此方案。
还有一种方案,即黑龙江化工总厂的方案,该厂是托普索于1996年设计的,进甲烷化CO+CO2为0.02%,甲烷化塔又没有设计电炉,因此开车后不能正常生产,后来从第一级甲醇塔引入一股CO含量高的气体,不经过二级甲醇化,直接进入甲烷化,才得以正常生产。此法最简单,但烷后气甲烷含量高,合成放空量多,原料气消耗高了。
5 结论
(1)合成氨原料气双甲精制工艺(简称“双甲工艺”、“醇烷化工艺”)其实质就是合成氨原料气中CO、CO2通过甲醇化,甲烷转化为甲醇、甲烷,使其降至10×10-6以下。
(2)双甲工艺的压力范围宽(从5.0~40MPa),但从单位粗醇产量的电耗而言,以选择中低压为宜。
(3)双甲工艺应设有两级甲醇,两级可并、可串,可大幅度调节氨醇比,可适应催化剂活性变化,保证净化度。
(4)第二级甲醇进口CO+CO2含量控制在1.8%~2%,出口CO+CO2以0.1%~0.3%,可以保持二甲醇运行能耗最少,又可使下一工序甲烷化外补热减少。
(5)醇化以后气体,1%的CO甲烷化,温升72℃,1% 的CO2甲烷化温升,温升59℃,当CO+CO2的含量<0.3%,甲烷化反应是不可能在自热条件下进行的,即都要补充热来维持反应温度。
(6)甲烷化补充热有电炉、发电过热蒸汽加热、设置开工加热炉,也有用氨合成出口热气的方式。以在甲烷化反应器设置电炉最简单方便,控制CO+CO2为0.1%~0.3%时,吨氨电耗10~20kW·h;开工加热炉最不方便,甚至不能正常运行;设置高压换热器利用氨合成热气加热甲烷化未反应气,开车时会形成单边受压,正常运行时高压容器会形成接近200℃的热壁运行,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增加一个高压换热器,约增30~40万元投资,发电后过热蒸汽加热,能量利用比较合理,但也要增加一废锅型式设备。
(7)醇烃化是双甲工艺的提升技术,它可适当提高二级甲醇化出口CO+CO2含量,氨合成放空量没有增加,但可使烃化外补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