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市有木有“中国大叔”》一文中我们说过,“前段时间,相关部门关于国家淡储开了会,于是多人点此题”。答复“看看下期吧”,其实写这方面的稿件,偶是矛盾重重犹豫纠结着,要求偶仗义直言执剑走天涯者居多数;也有让偶睁只眼闭只眼不发声音者,说是何必得罪那些“既得利益者”;更有极品童鞋,说要求达公说说淡储的,都是被淡储招标排除在外者,言下之意,人家是嫉妒心酸葡萄在作祟,偶用愤怒的目光秒杀了他们。友人说写了十年的稿子,变得油盐不进不患得失,不食人间烟火了。上午某挚友来电一个多小时,要偶奋笔痛陈关于淡储之弊,若有需要,他可以联合几十家农资企业盖章佐证其弊,共同上书国务院。偶说偶也不是人民币,不可能人人喜欢,时光阡陌,你一直未曾走远,还是一意孤行一以贯之吧。
化肥商业淡储,利弊皆有,不要一味肯定,也不要一棍子打死,每个人心里都很明了,偶也是中庸得不行了。就说发改委吧,也是清楚知道其中有不对头的地方,5月8日才会约请国内主要生产流通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部门,就《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的修订,听取各方面意见,修订之前,淡储照旧,陌上谁人依旧,固守流年。5月30日、31日,各承储企业法人持企业公章、非企业法人持法人委托书和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在京签署2013年度磷肥淡季专项储备协议。
至于淡储之利,我们就不去锦上添花歌功颂德,这里仅将朋友的真知灼见表一表,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记得参加工作后,一再有人推荐数年前流行的《短缺经济学》,至于该书中“短缺”的内涵、观点、见解等,这里就不讨论了。作者认为短缺根源,来自于国家与企业存在着“父子”关系,利润刺激的削弱,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臃肿的官僚机构,对企业的大量行政控制等是造成短缺经济的真正原因。追求产品数量——囤积原材料——物资短缺,形成了一个互相加强,自行维系的过程。“投资饥渴”症,迫使各级领导都力图为本部门争取尽可能多的投资份额。放眼中国各省各县各地,放眼各行各业各系统,如果不是力图为“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争取尽可能多的投资份额,哪来的氮肥(特别是尿素)严重过剩?哪来的磷肥(特别是磷铵)超级过剩?如果这种情况下,“商业淡储”适时出现的话,也就应了书作者所述:“企业超支可以由国家财政补贴,投资风险主要由国家承担”。朋友独辟蹊径的理解, “短缺经济”时淡储由全社会买单,有点画面感吧。既然躺着中枪,就不要吹毛求疵地给他上纲上线了。
开春以来的化肥市场,就像臭水潭一样,偶尔冒几个小泡泡,没有任何涟漪,碰到H7N9,更谈不上什么“基情无限”了,于是大部分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都将矛头指向了产能过剩、产量过剩。是否每次都要等到过剩灾难发生后,才知道危机已经来临?每个人都知道,过剩经济现象只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并且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形态。化肥过剩也是刀刃的两个面,一面推动经济发展,一面破坏这资源和经济。是啊,化肥行业大包大揽的计划经济行不通了,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而化肥行业市场经济,就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部分同志的出口化肥就是出口资源之说亦不在此讨论之列),而过剩后就会产生剧烈的市场竞争,对生产商、流通商都是相当严厉和无情,曾经使农资界和多少农资人遭受过残酷伤害,遗憾的是,我们不能避免它,也无法排除它,除非否定市场经济。于是这种氛围下,商业淡储适时出现的话,要么厂家自己储,要么厂家商家合伙储,否则参储者就要遭受伤害。譬如有些中标商家,尿素出厂1900元/吨及以上开始淡储,利息国家补贴了,运输费、几个月的仓储费等结算下来,在现在这种市场情况下,真正搞了商业淡储的商家肯定跟中国大妈一样被套牢了,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化肥过剩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么任其自然,要么努力适应,厂家自个储,厂商合伙储算适应,这种适应才能免受伤害。不知道朋友独特眼光理解的“过剩经济”时的商业淡储,应由厂家来买单会不会惹来非议,招致厂家怨恨。部分厂家说赚到的钱再掏出来,臣妾做不到啊!校长,Ta不肯买单,那么开房找Ta,放过小学生,这多好,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