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天然气涨价的传言终于尘埃落定,非居民用气天然气价格率先上调。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上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全国平均门站价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以达到保障天然气市场供应、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由于下游需求增长过快,今年国内天然气市场一反常态,首次出现淡季限气现象。气价上调后或将有利于缓解日益紧张的供求关系,天然气化工企业转而投向煤化工,寻找低价原料。
下游需求无序扩张催生供应紧张
中国天然气市场正承受着下游需求无序扩张后的阵痛,工业天然气用户首当其冲。记者获悉,工业用户正成为天然气限供的对象,其中四川大通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的产量已被迫下调50%。
自2013年4月起,中国石油逐渐控制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工业用户的天然气供应量。
有天然气市场分析师说,由于在等热值情况下更环保的天然气的价格过低,城市燃气公司又在利润的驱动下,积极发展下游消费市场,造成下游市场超前开发,放大供应压力。
来自中国石油的信息显示,今年下游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已大大超出其供应计划,一季度中国石油超额供气18亿立方米。
自2000年中国成为天然气的进口国以后,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12年引入境外天然气42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27%。有关方面预测,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超过35%。
国内的进口需求推高国际天然气价格。上周,国内主要的LNG进口商中海油确定与印尼的LNG长期合约谈判,预期上涨幅度将在70%以上。
依据海关总署5月统计数据,中国最大的LNG进口国为卡塔尔,月均价约981美元/吨,远高于排名第二印尼的202美元/吨。其他两家位居进口量第三和第四的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月均价分别为185美元/吨和417美元/吨。
国内一家天然气供应商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我国位于国际上天然气价格相对较高的亚太区,离天然气产地较远,无论是通过陆上管道还是海上LNG进口的方式引入境外天然气,都需要支付较高的使用成本。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我国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0.24万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左右。
为鼓励非常规天然气发展,2011年国家已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的出厂价格,以及液化天然气气源价格。但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上述措施很难在短期内对供应产生实质性影响。
天然气化工企业转投煤化工
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上调,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压力大增,企业转而寻找成本更低的原料。
一家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化工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工业用天然气价格上调后,公司在原料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受到影响,已接近于以原油为原料企业的生产成本。
依据国家发改委6月28日下发的文件推算,全国平均门站价格将在7月10日起,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
上述中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化工企业的人士说,每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上调0.4元足以抹平企业之前的利润空间。
有分析师告诉记者,如果通过煤制天然气,将天然气出厂价达到1.2元/立方米左右就可盈利。
而之前国内陆地天然气的陆上天然气出厂价为1.06元/立方米(含税价为1.20元/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与之相比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化工产业进入低迷期,基础化工原料价格持续低迷,不少化工企业深陷亏损。
记者从国内几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获悉,由于业内早已传出天然气价格即将上调的消息,不少企业已提前布局煤制天然气,国内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中国石化便是其中力度较大的之一。
2012年9月底,刚成立的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下称“长城能源”)成为中国石化打造发展煤化工业务的唯一平台,专业负责公司煤化工业务的投资经营、项目建设和专业化管理。
者从中国石化获悉,中国石化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内蒙古、新疆等6大煤化工产业基地,目前内蒙古、新疆、贵州、安徽、河南5地的煤化工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7年,中国石化曾在新疆登记了350平方公里的煤炭区块。2010年,中国石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工艺(S-MTO),被认为是公司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煤化工技术突破的标志。
对于一些上下游打通的大型化工企业,发展煤化工不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将帮助企业获得稳定的上游资源。中国石化方面表示,将力争用8-10年时间,发展成为我国煤化工领域的行业领先者。
7月10日国内天然气价格上调之后,我国陆上天然气的含税价将达到1.60元/立方米,在国内煤炭价格一路下行的大背景下,煤制天然气的经济优势显现。但由于国家尚未放开大量建设煤化工项目的闸门,煤化工产业是否会迎来春天依然不得而知。
价改后需推进市场化
虽然居民用天然气躲过7月10日的上调,却并不意味着可以永远高枕无忧。依据相关规定,居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定价权属地方政府。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向本报记者指出,以往天然气价格很低,地方燃气公司能够从中获得较高的收益,门站价格上调后,地方燃气公司的成本上升,如果还以原来的价格出售给居民,其利益将受到损害。在很多地区,地方燃气公司多是地方国有企业,不排除未来地方政府为保护地方国有企业,上调居民用气价格的可能性。
记者对比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天然气价格后发现,大多数国家居民用气的价格高于工业用气。
上述天然气供应商的人士向记者分析说,由于居民用气相对分散,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其城市配气和储气调峰成本高于工业用气,在一些没有实施工业补贴民用做法的国家,大部分的居民用天然气价格都高于工业用气。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2010年工业用气约占据全球天然气消费总量的43%,家庭和商业用气占22%,发电用气占34%,汽车用气占1%。
依据国家规定,地方在调价前须提前向社会公告,公开举行调价听证会,否则调价无效,因此短期内将不会出现气价上涨的问题。
受到国内天然气需求量持续攀升,国际进口天然气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天然气价格的上调已是大势所趋,天然气价格改革亟待深化。
国家发改委的人士指出,我国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市场化取向,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
在调价之前,2012年我国陆上天然气仅相当于同期WTI原油价格的四分之一,相当于同期我国进口液化石油气(LPG)到岸价格的四分之一、进口燃料油到岸价格的三分之一、进口中亚天然气到岸价格的一半、进口卡塔尔LNG到岸价格的四分之一。
有分析师说,由于天然气的进口价格高于国内销售价格,气价倒挂,阻碍了天然气的进口。“由于国家定价的原因,国产气价格较低,而进口气的成本却高于国产气,国内气价长期处于低位,使得中海油、中国石油等进口企业不得不面临每年数百亿元的气价倒挂亏损,价改落实后,中国石油、中海油等企业将因此获益。”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勘探和生产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开展,三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气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价格改革只是天然气市场改革的核心部分。根本性改革需要形成有效的竞争市场和有竞争主体的市场化环境,因此,需要在价格改革的同时,引入更多竞争,并加强政府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