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观点
产能过剩不完全是一个问题,它有积极的一面,我们需要密切关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
——工信部部长苗圩
2013年化肥市场的持续低迷,让行业再次关注“产能过剩”。为此,中国农资传媒积极联系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和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进行座谈,并得到领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的鼎力建言,连续三期分别推出了《产能过剩中,磷复肥企业如何下一步好棋》、《产能过剩中,氮肥企业在冬天完成春天布局》、《产能过剩中,农资江湖中的理性一面》三篇报道,分别从磷肥、氮肥、流通行业全面深入剖析了在产能过剩背景下,行业面临的困难及企业的应对措施,产能过剩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产能过剩,在应对严峻现实的同时,又将如何筹划产业未来?
观 点
过剩并不可怕,关键需要一个合适的“度”
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市场经济体制所发挥的作用,它改变了之前计划经济的产能不足、商品短缺的情况。近年来,我国化肥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不但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能适度出口。因此,业内虽普遍认为产能过剩造就了当今市场的低迷,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适度的产能过剩是一个产业成熟的标志,关键是要把握好“度”。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化肥产能过剩已经脱离了“度”的界限。
按照国内尿素产能达到7000万吨,用量约为5600万吨计算的话,产能越线为20%,如果说尿素产能过剩适“度”的话,那么国内磷肥的产能达到1600多万吨,市场用量约为1000万吨,产能越线达到37.5%,已经失控。所以就造成了目前氮肥行业依然在亏损边缘徘徊,而磷肥行业已经全面“沦陷”。
有学者提出,行业产能过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价格相对下滑;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亏损企业增加;三是行业供给超过了行业需求。由此看来,化肥行业完全符合产能过剩表现并且形势严峻,而且还有加剧的迹象。
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上半年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表示,目前在纯碱、氮肥、磷铵、电石等行业中,产能过剩问题比较普遍。以尿素为例,今年又有19个新建尿素项目投产,新增产能达到1016万吨,预计“十二五”末,全国尿素产能将突破9000万吨,产能过剩将达2000万吨以上。
所以从目前来看,2013年迎来了化肥市场的寒冬,但恐怕还不是最严寒的时期。
过剩不等于不再发展,关键需要一个优胜劣汰机制
提到“产能过剩”,或许普遍会认为新增产能是罪魁祸首,但在调查中发现,有一种观点正在得到业内认可,那就是新增产能更有利于落后产能的快速淘汰。
技术进步和淘汰落后是行业发展的动力,化肥行业也不例外。面对产能过剩的现状,如何实现化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落后产能的淘汰显得尤为重要。贵州开磷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部长阮国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增产能的出现其实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新增产能不论在技术方面还是成本方面都有竞争优势,新项目的出现也证明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河南晋开集团延化化工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杨同宇也持同样观点。“一提到产能过剩,大家都盯着新增产能,其实对一些大企业来说,扩产也是无奈之举。”由于面对产能过剩的现实,尿素价格上行受阻,只能维持低位运行,企业为了生存,只有拼成本,新增产能由于工艺先进,成本一般要比原有成本低很多,这样的话,即使市场低迷,企业仍可维持正常运营,可以说新增产能利于大企业的发展,但对于30万吨左右产能的小企业来说,由于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成本偏高,没有市场竞争力,势必会遭到淘汰。
淘汰落后产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化肥行业只有将“发展”与“淘汰”有机结合起来,淘汰落后产能才能真正得到企业的支持,相关工作才能减少阻力、稳妥推进。用企业家的话来说,“行业产能的现状是一家企业无法扭转的,只有由国家层面去通盘考虑,在批准新增产能的同时,要合理布局并且实施相应的退出机制,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修学峰也表示,协会支持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企业上项目,以带动整个产业向低成本、高环保方向发展。
传统化肥品种过剩,新型肥料市场仍未饱和
从化肥行业的发展来看,产能过剩也只是传统品种的过剩,对于一些新型肥料来说,市场仍未饱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杨建平认为,目前产能过剩停留在传统大化肥的层面,而科技含量高的高效肥料、专用肥、水溶肥却是短缺的。“氮、磷、钾传统大化肥会成为新型肥料的原料产品,将提高肥料附加值和利用率,这既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也是解决传统产能过剩的一种方式。”
产能过剩是一个老问题,而怎样提升农资产品品质却是一个新课题,目前产能过剩正好形成了市场的倒逼机制,迫使生产企业去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山东聊城鲁西化工作为传统的大型氮肥企业,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对新型肥料的研发,其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保泉表示,在市场的调节过程中,企业单一的营销方式并不能有效拉动价格,改变产能过剩的格局。鲁西化工在近年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办法,首先就是加速产品差异化,如多肽尿素、缓释尿素,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产品细分,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实并非鲁西化工一家企业在产能过剩的困境下寻找发展机遇,在传统化肥企业遭遇产能过剩的威胁下已有不少企业积极寻求转型。其实在讨论产能过剩的话题时,我们不能回避我国肥料复合率低的现实,目前我国复混(合)肥的施用量不足30%,单质肥施用量过多造成植物无法得到均衡的养分,而诸如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肥料复合率在60%甚至70%以上,可见我国化肥的复合率距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这也为未来我国肥料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对 策
设定安全、环保、技术门槛
产能过剩问题正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日前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了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方案作为下一阶段工作指导方针,即将于近日出台。据了解,方案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准入的环保、节能和技术门槛。可喜的是,环保部日前发布《关于开展草甘膦(双甘膦)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将对草甘膦企业进行严格的环保核查,旨在鼓励先进企业,抑制落后,业内人士称,此举或淘汰行业10%的产能。
通过环保手段调控产能,草甘膦走在了农资产业的前列。作为饱受产能过剩之苦的化肥行业来说,业内也普遍认为安全、环保将成为化肥行业发展的关键。湖北三宁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毛国斌表示,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关键在于消化落实,安全、环保两项政策如果落实到位,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新疆地区的尿素产能在过去的一年几乎翻倍,虽然目前新增产能的开工率保持在70%左右,但已经让当地的企业感到压力。新疆新化化工有限公司销售部副部长李峰也期待政府在提高新增企业准入门槛以及加速落后产能等方面能有所调控。“尿素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如果产能释放后没有市场支撑,就会出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落后产能产能对环境破坏要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政府不仅要在新项目批复时提高环保门槛,更要对落后产能加强环保核查力度。”
粮食安全、生态环保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化肥行业在发展过剩中也要加大对安全和环保的核查力度,这样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打造品牌、提升服务以抗市场风险
产能过剩倒逼化肥行业整合加速,随着企业竞争升级,竞争的焦点已不完全是价格,而是上升到规模、技术、品牌、渠道和服务等全方位。这些因素中,品牌和服务正在成为核心因素。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鑫表示,产能过剩势必会淘汰落后的小厂,而大公司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推广和维护,用户选择不再是以价格为唯一考量,对品牌的认知度也更重要。
为了提高品牌认知度,今年在央视天气预报广告中随处可见化肥企业的身影,这种“大手笔”的宣传投入更是体现了化肥企业对品牌宣传的重视。
生产企业在积极树立品牌的同时,也在积极强化服务力度。同样作为近两年迅速发展并崛起的金正大公司,不但在树立品牌上下工夫,在服务上更是走在行业前列。通过建立“农化服务中心”的方式来推广配方肥,利用种肥同播技术来实现精量施肥,并且与各地配方肥推广部门合作,健全了服务体系,直接让经销商和农民受益。
其实,不仅生产企业把品牌和服务看成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流通企业也不例外。作为唯一一家化肥流通上市公司,辉隆公司董事长李永东把辉隆的发展总结为三个转变:一是由经营服务型向服务经营行转变;二是由做行情向做模式转变;三是由做品种向做品牌转变。
烟台众德集团总经理王其选也坚信,流通企业要想发展好,必须做好三个层面:第一是有好的产品;第二是要有好的施用方法;第三是要深度服务。
可以说“品牌”和“服务”已经成未来化肥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处于产能过剩漩涡,但化肥企业也在各显其能,通过自身的调整去接受这种“过剩”时期的洗礼。(张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