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价格探涨告负
就在上周,国内尿素市场刚刚经历了一轮小涨行情。反弹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厂家统一口径进行提价。在业内种种质疑声中,尿素出厂吨价涨幅还是达到了30元/吨左右。但因本身行情缺少利好支撑,此番涨价带有一定的炒作意味。简单分析原因,涨价动力无非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出口拉动,由于巴基斯坦、印度在7月先后进行了进口标购,随着船期临近,急需实物交付。而之前投标之时,多数贸易商存在空投的情况,此时则需尽快筹货。于是,上周的尿素港价涨至1680元/吨,港口现货价甚至报到1700元/吨,上演了一出趁火打劫的好戏。另外,除了炒作集港,看到秋季备肥临近的厂家也没有放过对工业肥销售的渲染,凭借对这两方面的需求解读,尿素企业有意快速提价为自身解困。但下游经销商相对冷静,从烟台港超过百万吨的尿素港存,可以看出贸易商补仓周期短且采购需求有限,因此对行情起不到支撑效果。往往事实胜于雄辩,本轮行情炒作只持续了不到一周时间,周末便已经告负。之前调涨企业重归原价,山东、河北尿素出厂报价再次跌至1600元/吨以下。
内需市场启动缓慢
国内整体尿素需求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这其中,不仅是农业肥和工业用肥之间的转换,还存在农民购肥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而受农民需求不明朗的影响,经销商淡储尿素也时常蒙受损失。因此,需求方面表现为减少或用肥结构性改变;市场启动方面则表现为备肥推迟或放弃淡储改为随用随采。截至去年底,国内公认的尿素产能已经超过7200万吨,据说今年还是800万吨以上的增加量,甚至有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尿素产能将会突破9000万吨。回顾国内尿素需求不过5300万吨,这还是包括了农用(尿素直接施用、复合肥重新加工)以及工业用量(胶板厂等除农业以外),剩下的就是外贸出口了。这样粗略算来,供求过剩的问题已显而易见。2013年1-7月份国内尿素市场产量4300万吨,同比去年增长了10.4%。由此可以看出,尿素行情面对的不仅是产能过剩,产量也同样处于过剩的水平。试想行情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采购风险过于明显。如果单靠供求关系来判断尿素价格,怎能期待内需能有实质性的好转。行业限产已是当务之急。
外贸或遭遇价格打压
自8月以来,国际市场行情持续走低,月底小颗粒价格更是暴跌。波罗的海以及黑海的尿素离岸成交价跌至280美元/吨。这也促使乌克兰最大供应商NF开始考虑降低九月尿素的生产负荷以尽量保价。中国作为尿素出口大国一直备受国际市场关注,此时更是成为了焦点。虽然外媒报我国已集港尿素量超过130万吨,但据笔者了解,仅烟台港存尿素量就在100万吨以上。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以目前的趋势估算,今年我国尿素出口总量有望达到1000万吨,与去年全年700万吨的出口量相比,确实有着很高的预期。然而,中国尿素的大量出口必然会增加国际市场的供求压力,采购国也会趁机博弈价格。据悉:尤日内、埃及和阿拉伯海湾9、10月份的尿素期货价格已处于低位。由此判断我国后期的尿素离岸价也将跌至280美元/吨,倒推国内尿素出厂价只有1550元/吨。以此价操作未来的尿素出口,实在是有量无价的鸡肋贸易。
综上所述,由于年内尿素产量持续过剩,导致下游市场缺少刚性需求,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用户均对行情持观望态度。当务之急唯有限产保价,但依靠政策干预似乎不太现实。除此之外,就要等厂家成本倒挂至极限而自行停车了。通过国际行情可以看到我国9月的尿素离岸价或将跌到280美元/吨,对应的出厂价就是1550元/吨,这便可以作为国内商家采购尿素的标杆价。总之,在当前内忧外患的环境中,尿素供求过剩依然是采购方进行价格博弈的杀手锏,出口离岸价则是定价的重要参考。(杨卢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