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满足政策限定的最低产能、上马新型肥料产品、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生产线改造,目前正在各地进行。记者近日走访多省农资企业时发现,近一年持续低迷的农资行情并没有阻止复混(复合)肥企上马新产能的热情。
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国内有生产许可证的复混(复合)肥企业4933家,产能约2亿吨。复肥的总产量达到5320万吨,并保持了9.85%的增长率。复肥在我国发展仅短短的二十年,但由于市场前景好,加上开始时入行门槛低、投资规模小,复肥企业在全国遍地开花。那么为什么目前众多企业还在扩建呢?山东一家复肥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新建和改扩建复肥装置的国家行业准入门槛是20万吨/年。同时,现有复混肥生产装置采用团粒法圆盘造粒,或单套装置规模低于5万吨/年团粒法和挤压法工艺的,3年内必须淘汰。因此,目前河南山东等地的很多小复合肥企业正在加紧上马新的装置以免被强制淘汰。
其次,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让很多企业嗅到了商机。特别是去年《农业部关于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示范推广新型肥料。政策的助推点燃了众多肥企建设新型肥料的热情。与传统肥料相比,新型肥料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新技术更为新型肥料带来广阔天地。
河南中科明星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诚良告诉记者,中国钾肥资源欠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试验,目前难溶性钾资源利用已经具备了条件。与中国科学院联手,河南中科在桐柏县上马的新型钾硅钙多元素微孔矿物肥料企业已经进入二期建设阶段。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超过130亩,总生产规模为50万吨,其中一期为10万吨钾硅钙肥,二期为40万吨复合肥。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型钾肥即可单独施用也可变身为复合肥的填充材料。
降低成本是企业新建装置的又一动力。山东天山丰耘肥业董事长申传信算了一笔账:为秋季备肥,目前企业满负荷生产。传统生产线三班倒需要60人,同样产能的新生产线仅需20人,招工难和工资上涨让企业谋划建设一条全新的现代化生产装置。同时,新装置除了在产能方面蓄力,也在货物存贮、配送、管理等方面引入现代化手段以降低成本。
针对企业逆市扩产,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未来复肥的发展在技术方面将追求装置大型化、节能,以提高竞争力;在原料结构方面将更适合国情;在布局上基础肥料资源产地、二次加工产品向市场需求地转移;化肥品种向高效化、差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