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现场远眺
“出尿素啦,出尿素啦!”8月17日清晨,从陕西陕化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化集团陕化公司”)传来喜讯: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尿素系统投料成功,打通工艺流程,标志着两套30万吨/年合成氨、100万吨/年尿素生产装置全线贯通建成投产,成为陕西省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伴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陕化员工家属奔走相告,群情激奋。
陕化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立岗、总经理屈战成等闻讯后,来到尿素造粒包装现场,手捧着白花花的尿素激动地说: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8月17日,一个平常而又普通的日子,但这一天注定要载入陕化公司的发展史册,承载陕化跨越发展的大项目梦想变成了现实。陕化人更明白,10万吨/年1,4—丁二醇及下游产品项目建设即将竣工,年底前也将投料试生产——一座现代化的化工新城在秦岭北麓的一片荒滩地上崛起。
抢抓机遇上项目
陕化公司地处陕西华县境内,南依巍巍秦岭,北临泱泱渭水,占地4000多亩,东西横跨华县城西南秦岭脚下,其前身为原陕西省化肥厂和陕西复肥厂。其中陕西省化肥厂始建于1967年,是陕西省第一家尿素生产企业。虽然近年来不断技术改造,先后实施“六改八”填平补齐、“8·13”扩建改造等工程,但由于建厂时间早,工艺技术落后,存在许多先天不足,产品消耗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的顽疾一直没有改变,企业始终徘徊在微利、亏损的边缘。尤其是2005年国内化肥市场逐步放开,行业整合加剧,企业竞争日趋激烈。通过新建项目彻底改变原料路线,调整产品结构、推进转型升级成为关系陕化公司生死存亡的唯一选择。
2006年6月30日,陕化公司加入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煤化集团”),成为其中的一员。从此,陕化发展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陕煤化集团按照“以煤炭为基础,煤化工为主导,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加快对所属化工企业资源整合和改造。其中陕化公司作为化工板块资历最老、经营最为困难的企业,成为陕煤化集团投入资金建设化工项目的最早企业之一。
2007年3月,陕化公司启动3万吨/年1,4—丁二醇项目,仅仅20个月就建成投产,成为陕煤化集团第一个竣工的新建化工项目,产品填补了陕西省空白。2009年9月,1,4—丁二醇项目实现满负荷生产运行,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润1亿元,且产品质量稳定,市场销售走俏,迅速成为企业扭亏为盈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7年8月,陕煤化集团批复同意建设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该项目总概算53.21亿元,包括两套30万吨/年合成氨、配套100万吨/年尿素生产装置及辅助工程等,利用陕煤化集团丰富的烟煤资源,既有新建部分,又兼顾陕化老装置改造升级,有效降低建设投资成本:第一套30万吨/年合成氨替代将淘汰的陕化老合成氨装置,其中24万吨合成氨配套原有的尿素二系统及老尿素装置扩能改造,同时富余的合成氨供复肥厂生产磷铵;另一套30万吨合成氨配套新建52万吨尿素系统。
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是省、市和陕煤化集团重点工程,陕化公司更把它看作是企业翻身的“生命工程”,寄托着万余名职工家属的殷切期望。2008年10月15日,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奠基。
项目建设的重任交给了陕西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煤化工公司”),但直到2009年7月项目建设才正式拉开帷幕。煤化工公司干部员工发扬打破常规、雷厉风行、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把责任当成职业习惯,把工地当作人生舞台,斗酷暑,战严寒,与时间赛跑,赶施工进度。
2011年12月8日,1#锅炉先期建成投入运行;2012年5月24日,陕化老尿素装置节能增产改造工程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尿素产品;10月18日,第一套合成氨系统气化装置一次投料成功,11月8日工艺流程全线贯通产出合成氨,同时已运行近40年的陕化公司化肥厂合成氨系统停运,光荣“退役”彻底淘汰。
2013年春节刚过,煤化工公司在完善优化一系统工艺,确保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着手第二套合成氨及尿素系统试开车,制定各种试开车方案,认真组织“三查四定”,消除各种隐患。2月26日,第一套合成氨系统生产的液氨产品首次对外销售;2月27日,尿素系统大型机组二氧化碳压缩机汽轮机首次冲转成功;3月1日,变换工段(705B)开始气密试验;3月5日,合成塔开始装填触媒;3月中旬,净化、合成及尿素工段吹扫基本完成,开始设备单体试车、阀门恢复、气密试验、联动试车等;4月2日,锅炉配套的1#汽轮发电机顺利投运发电,实现孤网运行;6月20日,气化车间A、C炉倒炉一次成功,这是气化炉自2012年10月投料运行以来的首次倒炉;7月2日,尿素装置蒸发系统实物造粒试车一次成功;7月5日,净化硫回收装置产出硫酸产品,710系统工艺流程贯通;7月11日,二系统合成塔触媒升温还原完成,生产出合格合成氨产品,打通了第二套合成氨系统工艺流程;8月17日凌晨1时20分,尿素装置开始投料,7时35分产出尿素粒子——投料成功。
与此同时,总投资25.5亿元的10万吨/年1,4—丁二醇及下游产品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陕化建设公司抓紧组织施工。该项目包括10万吨1,4—丁二醇、24万吨甲醛、4.6万吨聚四氢呋喃和1万吨γ—丁内酯生产装置及其配套工程,2012年3月27日开工建设,截止今年7月底,公用管线基础施工基本完成,乙炔装置设备安装正在调试;甲醛装置正在进行储罐搅拌器安装及工艺管线配管;1,4—丁二醇装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塔内件的组装;聚四氢呋喃装置正在进行钢构制作及设备安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91亿元,预计10月底机械竣工。
为推进项目建设,屈战成提出了“有条件抓紧开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抓紧开工”、坚持“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连续作战的思路,将工程细化分成几大主项,由公司领导和部门领导分别全权负责,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及其职责,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全程管理,纳入考核,确保各自主管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这几个新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先进,产品定位符合陕化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推进转型升级的需要。我们计划今年11月1,4—丁二醇项目建成投产,届时陕化公司将形成合成氨60万吨、尿素100万吨、复合肥30万吨、1,4—丁二醇13万吨产能及系列精细化工产品,一座现代化的化工新城初具规模。”张立岗说。
敬业奉献展风采
粒粒珍珠凝聚辛勤汗水,颗颗爱心彰显奉献情怀。作为建厂40多年的老企业,陕化公司坚持“创新、敬业、诚信、和谐”的企业宗旨,逐渐形成了陕化人不屈不挠、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的企业文化,彰显了不畏艰难、挑战自我的创业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拼博精神;顾全大局,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广大干部员工身在陕化、情系陕化、扎根陕化、奉献陕化,在项目建设和试车期间放弃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2012年国庆节期间,就在人们享受假日休闲的时候,第一套合成氨系统试车进入攻坚冲刺阶段。项目投产前,陕化老合成氨装置在过渡期内还要维持生产,人员两头兼顾,显得异常紧张。煤化工公司总经理燕鸿文勇挑重担,与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连续几十天不回家,吃住在现场,夜以继日奋战在第一线,几个月来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吃过一顿安心饭。燕鸿文及公司领导索性将床搬到调度会的隔壁,昼夜24小时随时监控指挥试车情况,观察工艺参数变化,实在困了就眯一会儿。
9月中旬,气化工段进入开车前倒计时,煤化工公司气化车间主任谢树林连续10多天吃住在现场。由于连日奔波劳累,咳嗽发烧、感冒腹泻一起袭来,沙哑的嗓子几乎说不出话来。这个人称“犟牛”的壮汉实在撑不住了,利用晚上到医院打点滴。刚把吊针扎上,又到了车间开会时间,他就提着吊瓶匆匆赶回办公室,边挂吊瓶、边吃饭,组织技术人员边开会。
1#锅炉开车以来,热电车间主任吴相力与干部员工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2#锅炉开车期间,由于新老系统并运,岗位人员极度缺乏,吴相力和车间职能人员日夜坚守在一线,困了靠在沙发上打个盹,饿了吃个饼。锅炉终于开车正常了,而他却瘦了一圈,使原本瘦小的身体更加单薄。有一天晚上他驾车回家,到生活区停好车后竟在车里睡着了,直到后半夜才被冻醒。
为节约宝贵时间,煤化工公司每天的开车例会都在下午下班前召开,常常开完会就晚上7、8点了,送来的盒饭早已冰凉。有时边吃饭还在边讨论技术整改方案,有时饭还没吃完,就奔赴现场处理情况。每天晚上,各个车间还要连夜再开碰头会,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还要公司领导出面协调,经常忙到后半夜甚至通宵。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然而,当万家灯火,家人团圆尽享天伦之乐时,煤化工公司干部员工却舍弃“小家”,依然坚守在生产岗位上。今年 2月12日(正月初三)凌晨3点30分,系统突发紧急停车,合成车间当班压缩机组人员飞速赶到现场对合成气压缩机切换工艺气为高压氮气,确保机组气封压力稳定,机组安全平稳停车。由于抢修任务繁重,电仪车间主任马耀军春节期间天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到假期结束,也未与家人吃上团圆饭。
第二套合成氨及尿素系统试开车正值盛夏,干部员工头顶烈日,冒着高温酷暑奔波在生产一线。今年8月1日凌晨1时许,一场罕见的狂风暴雨突袭华县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里,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瞬间暴雨如注,闪电划过夜空,将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极端灾害天气造成国家电网渭南供电公司110KV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其中最严重的是负责煤化工公司生产供电的石堤峪110KV供变电站,变压器遭雷电袭击,1时35分煤化工公司生产系统和生活区全部断电。
当时煤化工公司两套合成氨系统正在运行,断电、断水后气化装置无法泄压,氨冰机无法运行,氨罐压力快速上涨……情况万分紧急危险。断电就是险情,险情就是命令,燕鸿文及副总经理王金平、张建民等,以及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在睡梦中惊醒后,在第一时间冒着瓢泼大雨和电闪雷鸣,纷纷从家里赶往现场。
公司领导沉着指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组织系统泄压停车,防止系统高压串低压引发安全事故。在断电自动调节阀无法关闭的情况下,部门、车间领导与员工一道,依靠微弱的应急照明灯及手电筒,迅速到现场手动关闭各个阀门。在漆黑的夜晚,倾盆大雨遮挡了视线,他们凭着对现场的熟悉,手动关闭阀门,瞬间就被大雨浇湿了全身,但没有人退缩。设备最多的净化车间化工二组班长陈伟带领人员以最快速度隔离了6个系统、关闭了18个高压窜低压阀门、关停了22个泵及泵出口阀门。与此同时,电仪车间立即启动各个配电室的备用柴油发电机,为事故处理系统和照明提供电源;供排水车间开启柴油消防水泵,以防万一。经过努力,煤化工公司生产系统安全稳妥停车。凌晨4时30分,110KV线路恢复供电,系统陆续恢复开车。
“这是我们试开车以来遇到的首次突发大面积停电,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当时的生产现场及控制室漆黑一片,那么大的系统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我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了。”事后,燕鸿文心有余悸地说。
陕化公司总经理屈战成视察产品包装线
“作为一个老国有企业,陕化公司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企业文化,不论是项目建设还是试开车,不论是生产一线还是后勤服务,干部员工艰苦创业、吃苦耐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刚成为陕化公司掌门人的张立岗告诉记者。
自主创新攻难关
2013年7月8日下午,煤化工公司监控指挥中心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来自丹麦托普索公司的技术服务部工程分区总经理Yash Kumar、高级工程师Pranab Kumar等,手捧着两盒大蛋糕走了进来,通过翻译招呼着正在关注系统开车的张建民、合成车间主任何亚红、技术人员,他们聚在操作台前,每人手里都端着一块蛋糕,边操作边欢快地交谈着。
原来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二系统氨合成采用托普索公司工艺技术,合成塔触媒升温还原正在紧张进行,刚刚产出液氨。专程指导开车的托普索公司服务商对煤化工技术人员的精心操作和默契配合高度赞扬,特地买来蛋糕表示祝贺和感谢。
7月6日下午14时开始触媒还原后,虽然短期内合成塔温度提高了近100℃,但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仍不能满足托普索的操作条件。“我们希望将开工加热炉循环量加到20万立方米/小时最大值,快速升温。”7日晚,当Yash Kumar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时,当场就遭到了合成车间技术人员的质疑:开工加热炉设计负荷温度最高650℃,不适合循环量加到最大,否则升温过快对触媒不好。
但外商执意坚持这样操作,双方产生了分歧。为缓解矛盾,合成车间无奈按照外商要求进行操作,但很快合成塔温度不升反降,直线下降近50℃。“这样下去肯定不行!调节开工加热炉风量,达到最佳工况,缓慢增加升温。”一直密切关注开车进程的燕鸿文坐不住了,也在仔细分析原因,出谋划策,耐心与外商沟通。
7日晚深夜,我方意见终于得到外商认可,在他们的监督下,合成塔触媒升温还原交由煤化工公司全权负责。合成车间员工马上将开工加热炉热负荷提高到最大,并根据开工加热炉温度调节相应的进塔气量,保持升温速率稳定。
8日上午,合成塔触媒第一床层温度达到450℃以上,触媒已经有明显的氨合成反应,开始放热。当天下午14时,生产出浓度85%的液氨,进行回收利用——合成氨投料开车实现工艺贯通。
“very good,very good!你们太棒了!”当看到煤化工公司完全按照要求提升温度,液氨顺利进入下一级氨分离器开始产出时,Yash Kumar和Pranab Kumar非常高兴,不断竖起大拇指称赞说:合成塔触媒升温还原曲线平稳顺利,几乎没有波动,非常满意!并立即安排同行人员买来蛋糕庆贺并感谢。
“像这样利用我们长期从事合成氨、尿素生产丰富的经历和实践经验,用‘土’办法解决‘洋’设备技术难题的事例还很多。印象最深的还是尿素系统开车。”燕鸿文说。
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尿素装置采用荷兰Stamicarbon公司改良CO2汽提工艺,其中池式反应器属国内首套,具有流程和反应时间短、能耗低、装置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等优点;CO2压缩机是德国MAN公司在全球的第一套大型多轴压缩机组,采用最先进的震动在线监测系统,均属国际先进技术。
7月29日至8月11日在尿素CO2压缩机调试过程中,因震动、5段入口压力和加载时间等原因引起数次联锁动作跳车。煤化工公司、尿素车间及建设公司商讨分析,认为5段入口压力在5分钟之内加至1.75MPa不现实,建议压缩机冲转时突破临界状态,并将压力设定值改为1.6 MPa,联锁动作延迟至5—10分钟。通过反复与外商沟通做工作,他们才同意更改指标,最终解决跳车和震动问题,实现平稳运行。
想不到在尿素系统投料时困难重重,“洋”设备又成为“拦路虎”。由于池式反应器将冷凝器和合成塔合二为一,系统操作压力从高压直接到低压,反应时间极短,稍控制不好中间产物就发生可逆,无法进行生产。
8月12日—15日,几次投料都因合成塔温度低、系统压力高而停车,Stamicarbon公司技术人员Leon Heijnen和 Josef Chroust反复调试也无能为力。
燕鸿文、张建民等煤化工公司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求技术人员查找资料,与兄弟单位联系,经过讨论认为是在投料时氨氮比不合理造成的。但外商执意要按照他们的思路进行,需要非常准确的数据作为投料开车的依据。
8月16日凌晨2时至3时半,煤化工公司会议室灯火通明,公司领导、生产部、尿素车间、设计单位华陆工程科技公司项目经理张长陵等,与Leon Heijnen和 Josef Chroust开会沟通。16日上午10时又继续开会,才最终达成共识,外商采纳我方意见,将投料方案确定为先充足过量引氨,提高氨氮比例,随后逐步降低。
8月17日凌晨1时20分,尿素装置开始投料,7时35分产出尿素粒子——一次投料成功!
“very good!OK、OK!”Leon Heijnen和 Josef Chroust激动地用手比划着,不知该说什么好,通过翻译对煤化工公司大加称赞。
经质监部门跟踪监测,当天下午2时,尿素质量达到合格产品标准。在稳定系统运行的情况下,煤化工公司全面检查调整系统,优化工艺,逐渐增加负荷,使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19日生产负荷提高到100%,尿素小时产量达到设计负荷要求,8月24日尿素日产量达1811.5吨。目前尿素装置运行平稳。
试开车期间,张立岗、屈战成及陕化公司副总经理仵杨波等,多次亲临现场指导,要求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安全开车,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不能发生污染事故;要不断优化工艺,确保平稳运行,经受72小时考核检验,尽快达产达效。陕化建设公司、原料公司、供应公司、实业公司、生产安全环保处、质量计量中心等各负其责,全力配合,华陆工程科技公司相关专业技术人员24小时跟踪现场,协助处理技术问题。
尿素装置投料前,两套合成氨系统均生产运行。为实现系统平衡,高效节约,煤化工公司科学论证,用1台气化炉保一系统低负荷运行和二系统开车,同时保证化肥厂尿素正常生产,减少了放空浪费。在尿素压缩机试车及尿素投料过程中,又及时调整CO2、液氨连通,确保了1台气化炉供3套尿素装置试车及生产需要。
华丽转身谋发展
熟悉陕化公司的人都知道,多年来企业经营比较困难,资金紧张。过关了苦日子的干部员工心理都憋着一股劲,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团结一致,只争朝夕,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挽救陕化,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指望着这些新项目。从2009年4月3万吨/年1,4—丁二醇项目建成试车,到2012年3月10万吨二期扩建工程启动;从2009年7月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开工,到如今全线贯通产出尿素,这些项目个个都是陕煤化集团建设速度最快、见效最好的化工项目。来过陕化公司的上级领导、地方官员、离退休老干部等都纷纷翘起大拇指:陕化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化,发展速度真是惊人。
“陕化新领导班子近期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大家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做企业就是迎着困难往前走,只要有信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办法解决。”2013年7月9日,就在陕化新班子履新不久,陕煤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华炜来到陕化公司,他对陕化近几年项目建设和技改创新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希望陕化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在新项目系统开车正常后,保证生产系统稳定运行,将无计划停车率降到最低,保证企业取得效益。
华炜董事长的鼓励给了陕化公司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员工极大的信心。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陕化公司的巨变既是陕煤化集团高瞻远瞩、加快老企业改造升级的战略选择,更是全体干部员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结果。目前的陕化员工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精神面貌涣然一新,企业呈现团结、和谐、健康的发展氛围。
但在张立岗看来,这些成绩都成为了过去。上任伊始,张立岗就提出了“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理念,自己带头下基层,跑市场,积极推行对标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随着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的投入正常运转和10万吨1,4—丁二醇项目即将建成投产,企业已出现新的转机。他正思索、谋划着企业未来如何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华丽转身大发展。
2013年6月,刚刚组建的陕化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较短的时间内理清了企业发展战略思路和历史使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新举措。要求班子成员及机关处室领导深入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一线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机关职能部门带头改进文风会风,精简文件和会议,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各级领导干部从我做起,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反对铺张浪费,做长时间过苦日子的准备;整合全公司的设备维修资源,成立维修保运车间,负责公司范围内的设备维修和保运。
“今年我们仍处于项目建设期,明年将形成100万吨尿素、13万吨1,4—丁二醇、4.6万吨聚四氢呋喃、30万吨磷铵产能。关键是要开好新装置,实现平稳运行,同时实施对标和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尽快达产达效,实现经济效益,为陕煤化集团交出满意的答卷,陕化的明天将会更好,员工生活会更加幸福。”张立岗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