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肥用量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在国内外专家看来,放弃化肥既不可能,也不科学,但中国必须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
在9月16日~17日举行的“IFA(中国)化肥可持续发展管理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称,中国的粮食生产主要依赖(化肥等产品的)高投入,对环境没有好处,这种粮食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化肥的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1/3以上。
过量使用化肥已成为中国农业的魔咒。
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一系列消极后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副司长龙文认为,过量使用化肥不但浪费了不可再生的煤炭、磷矿等能源和资源,同时也加重了国内对硫、钾的对外依存度,还有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和江河污染。
2010年,环保部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称,如果用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来衡量污染源比重的话,农业超过工业成为最大的污染源。
张福锁举例说,农业大量施肥导致全国农田PH值下降0.5个单位,土壤普遍酸化。酸化首先使得作物生长很差,其次造成病虫害发生、重金属超标,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化肥用量大的根源在于使用效率低。我国水稻单产跟日本差不多,但是氮肥用量是日本的3倍、韩国的两倍。其中,除了土壤条件差以外,更重要的是肥料不合理使用。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认为,我国的肥料用量比其他国家多,跟种植制度有关。我国很多经济作物,由于复种指数高,直接导致肥料用量大。还有,水资源的匮乏,特别是水资源跟农业生产的不相匹配,也造成了肥料的大量浪费。
比如,近些年我国粮食主产区正从南方向北方转移,而北方正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更何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考虑水分和养分的相互配套。不合理用水,特别是大水漫灌,造成了大量化肥的浪费。
提升化肥的使用效率,不论从农业、经济,还是从环保的角度,都势在必行。
除了化肥以外,中国农业中灌溉、地膜、农药等传统农业要素投入的增速也比粮食产量的增速快得多。
张福锁认为,我国的粮食完全是靠高投入、对环境没有特别好处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这种粮食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龙文建议,要进一步深化测土配方工作,加快改变农民粗放的施肥观念,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水平。“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化肥产销用的新体系,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农资精准服务。”“如何高效科学地进行水和化肥的综合管理,应该是我国肥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高祥照说。 (邵海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