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调结构、转方式是2013年贯穿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总结2013年全行业的成绩单,可以用“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来概括。2013年,石化行业努力探寻转型升级突破口,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质量兴业战略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此推动下,行业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
2013年,产能过剩现象加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等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但石化行业下大力气调结构、转方式,以创新驱动带动转型升级,依然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2013年,行业继续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从子行业来看,行业投资继续向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倾斜。2013年1~11月,有机化学原料、涂(颜)料制造和合成材料三个行业投资增幅分别达到30.1%、25.9%和19.2%,大大高于化工行业平均增速。同时,一些过剩行业投资持续回落。如无机酸行业投资增幅只有1.7%,磷肥行业投资降幅更是超过32%。资源类产品的收入比重继续下降,技术类产品保持上升趋势。2013年,无机化学原料、化肥等传统化工产品主营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分别较上年下降了0.5个和0.8个百分点;有机化学原料和专用化学品主营收入占比则上升了2个和0.6个百分点。
这样的成绩,与行业多种方式积极推动调结构转方式密不可分。
——发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成为调转突破口。2013年9月,湖北省出台《加快推进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调整改造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提出推动该省石化工业从生产初级化工原料向规模化生产高端石化产品转变,实现石化大省向石化强省跨越。2013年10月底,《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2015年)通过专家评审。辽宁已经把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力推精细化工产业发展。2013年11月,化工第一大省山东制定了“六个一批”行动计划,明确了化工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具体路线。
——质量标准化成为推动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有力武器。2013年,质量标准化工作已由社会和消费者推动、企业被动改进转变成为行业、企业自觉的价值追求,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据石化联合会统计,截至2013年10月,有效的行业标准已达7900余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拓展了“质量兴业”的内涵和外延。通过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全行业在加快落后产品、工艺淘汰步伐的同时,积极引导广大企业通过技改和创新,加快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种更新换代。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海油、延长石油等成品油生产企业,通过加大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力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了升级步伐,使油品质量达到了新标准的要求。
——加速用经济发展“硬通货”知识产权破解行业深层次问题。业界已经达成共识:要使增长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就必须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增长要素。国家知识产权局从2013年开始实施以将专利运用导入产业运行发展全过程为理念的“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石化行业被列入试点。在2013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27家中,化工企业有15家,表明石化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初具成效。
调结构转方式的成效,在部分行业的“成绩单”上已有所体现。例如2013年我国农药行业形势喜人,当年1~11月,农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幅35.2%,位居化工各大子行业增幅之首,形势甚至好于历史最好年份的2008年。2013年1~11月,橡胶制品业利润增幅22.2%。同时,2013年子午胎产量增速达到18%,占比较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这些行业的表现十分生动地诠释了在调结构转方式中出效益。
转变高碳发展模式,也给天然气这样的低碳清洁能源带来了发展契机。与天然气相关的油气开采业、油气装备、LNG相关设施建设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油气产量大幅增长,占比大幅攀升。2013年,天然气产量占油气比达到32.6%的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此外,在下游化工领域,新材料、新型煤化工等子行业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