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协会在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召开高峰论坛,潜江金华润总经理周家国发言:“全国在册复合肥企业7000多家,开工率不足10%。尿素价格已低至1330元/吨,已经跌到地板上了!”
15日,在郑州举行的中原肥料双交会上,中国磷复肥协会副理事长修雪峰直言:“肥料的使用量已经超过了农业的需求,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
种种迹象显示,肥市危机重重。
种植模式调整,倒逼化肥结构调整
周家国刚从湖南市场上调研回来,他介绍说,去年起,湖南农民开始种双季稻,不再种棉花,或者改种不需多少肥料的黄豆、芝麻等杂粮,肥料需求变少了。
黄麦岭公司的李辉处长在会上吐槽:“东北三省是粮仓,也是用肥大户,去年以来,已全线改施单质肥为配方肥,我们的尿素、一铵、二铵今后只能用作复合(混)肥的原料!”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推进,使得单质氮肥终端市场的需求逐年锐减!”修雪峰如是说。
农民种植模式、用肥结构的调整正倒逼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应城新都化工副总经理周燕说:“据我们调查,农民用肥结构发生了很大转变,高端用肥增加,一次施用管一季的全效型肥料的需求增加。”
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及时迎合了这种变化,该公司经理李双斌说:“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作物专用肥、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需求增加很快,去年,仅南方市场就增加数万吨的销量,新型肥料已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肥企正在“变脸”:生产商变成服务商
化肥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农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市场已逐步由“我生产什么你就买什么”变成“我需要什么你就得卖什么”。
“肥老大”们开始调整自己的营销模式。中原肥料双交会上,主办方印刷的河南省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名录被前来参展的肥企一抢而光。新洋丰肥业公开宣称:“我们面向全国征集种田大户,年内准备筹建一个"种田大户俱乐部"。”
湖北三宁化工有限公司多年来就围绕着用户的需求展开服务。公司拥有省内规模最大的农化服务中心,有严格规范的农化服务流程,公司的产品到了哪里,农化服务中心的土壤测试车就开到哪里,肥效试验田、示范片就建到哪里,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公司产品是最符合农民需要的。凭着这贴心的服务,2013年,公司取得了年销化肥274万吨、其中配方肥销量达70万吨的骄人成绩。
年初以来,中化湖北分公司给湖北的60家直营网点、2000家合作门店举办培训班,力求让经销商都成为营销型+农技服务型的复合人才。
在中原肥料双交会的“新概念”高层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江荣凤寄语参会的肥企老板:“从肥料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监管更严格市场更规范
在一个产能过剩的市场,在一个滥用化肥、农药、农膜而导致全国至少2—2.4亿亩耕地受到严重污染的市场,监管将会更严格。
首先,国家对小化肥的保护政策恐怕不再,湖北省物价局应杰副处长推测:“国家对小化肥的优惠电价肯定要取消,失去了"保护伞"的小企业将第一批被挤出市场。”
省技术监督局稽查局的余文星副局长介绍:“3月5日开始,质检总局在全国集中进行"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的农资打假活动,为每个有需要的农户免费抽检不超过10个农资样品,发现假冒伪劣,一律严惩不贷。以保护守法厂家的利益,净化农资市场环境。”
省工商局合同处副处长邓从锐也发表了“从严”监管市场的观点:“我们会加强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处,要在行业内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氛围,以达到扶优打劣的目的。”
产能调整初见效,曙光显现
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产能正在逐步退出市场。2014年起,中化湖北分公司120万吨尿素生产线停产,2009年以来,在咸宁、荆州等地,已有10多家氮肥厂、小型复合肥企业停产。
省经信委重化产业处处长邓忠明介绍:“2011年起,我省在逐步停发不符合化肥结构调整政策的肥企的证照,"十二五"末,我省肥料产能就会调整到合适的规模。”
春江水暖鸭先知,长期在农资经销第一线的仙桃丰联农资总经理朱正兵坦言:“市场现在已到最低谷了,可以屯点货了,我相信农资市场的春天马上就会到来!”
记者手记:时至今日,不得不说,过度膨胀的市场,鱼目混杂的品牌,都是我们盲目扩张的咎由自取。化肥市场本来可以有一个更有序、规范的环境,可这一切被贪婪的欲望打破了。今日之困局,对经济秩序的破环、对土壤的伤害也许难以弥补,但我们必须弥补,这就是所有肥料从业者,日后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