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资源困乏、市场竞争激烈、环保压力加剧等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近期磷肥行业进入了全面调整阶段。是创新求变?还是消极等待市场好转?中国化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不利局面,龙头磷肥企业积极寻出路谋转型,通过结构调整探求寒冬中的突围之路。
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高浓度磷复肥新装置不断建成,产能急剧上升,加上出口受国家调控政策影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竞争进入白热化,2013年企业普遍出现亏损,行业的冬天来临。”瓮福(集团)瓮福化工公司经理杨毅直言不讳地说。
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磷肥产量1649万吨(折P2O5,下同),比上年下降2.6%;生产能力2350万吨,比上年增长6.8%。这一降一增,反映出企业面临的压力。
更为不利的是,受国际磷肥市场疲软的影响,2013年我国磷肥出口量170万吨,比上年下降4.8%,价格一路下滑,全年最低离岸价格每吨仅在360美元左右。市场疲软、产能过剩的情况表现为行业利润低下、亏损面扩大。
近期,硫黄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给已经面临严峻挑战的磷肥企业带来了新一轮压力。
“1月份,国际市场硫黄价格上涨到每吨180美元,2月份又上涨到每吨200美元,目前硫黄到岸价每吨在155美元左右。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作为硫黄下游的磷肥产品,其价格并没有随着硫黄的上涨而上涨,但每一轮都伴随着硫黄的下跌而下跌,这就造成了国内不少磷肥企业出现亏损,而且规模越大亏损越多。一季度国内64%的磷酸二铵平均吨价在2750元左右,多数生产企业日子还是不好过。”云南云天化国际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周清毅说。
磷肥协会信息部副主任王莹认为,在市场低迷、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总体下滑的情况下,随着高效肥料的开发和利用,传统磷肥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将日益严重。同时,磷肥行业还面临诸多深层次问题。一是硫钾资源缺乏,我国每年进口1000万吨左右硫,硫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二是政府对化肥出口虽然实行限制性政策,但企业仍享有部分优惠政策,没有完全市场化;三是国际市场更加竞争激烈,北非、西亚等地磷肥产能迅速扩展,国际磷肥进出口格局即将发生变化,我国磷肥国际市场竞争力将逐步减弱。
“虽然今年国际磷肥市场走势比去年略好,但由于潜在供应量增大,不大可能再次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国内磷肥市场由于产能还在增加,而需求相对稳定,形势也不容乐观。鉴于这些情况,我们认为,磷肥企业不宜再盲目扩大磷肥产能,同时对外出口和进口不要盲目杀价和抬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亏损。”周清毅说。
重点瞄准产品升级
基于当前磷肥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业内人士纷纷开出了“药方”,其中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创新肥料品种是磷肥企业应该重点瞄准的发展方向。
王莹认为,国内磷肥行业已进入全面调整期,未来5年将去产能化。在产品方面,磷肥企业应该综合发展磷酸盐产品,对磷酸进行肥料级—饲料级—食品医药级—电子级的梯级利用,同时发展湿法净化磷酸,替代中低档热法磷酸及其制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缓控释肥、全水溶性专用肥等新型肥料以及工业级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等产品,增强为现代农业服务的水平。
全国化工硫酸与磷肥设计技术中心副主任委员、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明大增表示,磷肥企业唯一的出路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新型农业发展方向的新型肥料。
“一方面,新型功能肥料对丰富企业产品结构、树立品牌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要更加注重对磷酸二铵、磷酸一铵、重钙等传统主流产品的创新与升级换代工作。”明大增说。
“肥企竞争日益激烈,利润逐渐下滑。企业要想取得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跳出常规思维,开启新型肥料。要专注于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获利能力。”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张强说。
龙头企业开始行动
2013年磷肥企业产量前五位的企业是云天化、开磷、瓮福、祥丰、宜化,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3%、8%、5%、5%、4%。随着行业问题的日益凸显,国内大型磷复肥制造商和供应商已开始行动,围绕功能肥、化肥助剂等新产品开发,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品升级换代工作。
周清毅介绍说,为了顺应市场形势,目前云天化已经着手实施产品结构调整战略,依托年产10万吨精制磷酸装置产品积极延伸产业链,开发水溶肥、缓控释肥、专用肥等,同时降低基础肥比重。比如水溶肥料,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开拓这一市场,同时研发新的产品,如磷酸二氢钾水溶肥料、全水溶磷酸一铵等。
今年前4个月,瓮福化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一直保持了高质量和高产量。对此,杨毅表示,在严峻的形势下,瓮福的发展势头不减,这主要得益于前期的未雨绸缪。“我们一直坚持利用产、学、研平台开展技术创新,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逐步走上了具有瓮福特色的磷肥及磷化工产业发展新路。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拓展相关多元化产品组合经营,从单纯出口贸易发展为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和贸易融合,实现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杨毅说。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王国维表示,面临严峻的形势,开磷提出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坚持以创新驱动为企业发展动力,构建具有鲜明产业特点的磷、煤、氯碱、氟硅以及高端涂料和热电联产多元化产业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破解目前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
“目前,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化矿山,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能力;第二,建立生态化园区,打造多元耦合的产业链,促进企业发展提速、转型加快、影响力提升;第三,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开磷集团累计投入创新与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资金约17.4亿元,实现矿业以及磷煤化工与相关产业技术创新项目86项,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王国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