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海油化学公告称,其持有49%股权的山西省河曲县阳坡泉煤矿因没有按要求偿还拖欠工行河曲支行约3.03亿元款项,当地法院将于7月2日对阳坡泉煤矿的全部资产进行拍卖。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从今年2月份中海油化学出售旗下包头煤化工项目,此次拍卖则意味着以阳坡泉煤矿为合作基础的中海油化学华鹿山西煤炭化工有限公司或将“停摆”。
五年前,作为大型国企,中海油控股的中海油化学在山西、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与多家民营企业合作,成立多个混合所有制煤化工项目。这种模式最近几年深陷泥潭,数个项目一直处于亏损或停产的尴尬境地。
昙花一现
今年2月19日,中海油化学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旗下包头煤化工项目,挂牌价格约为1亿元。
“亏损是包头煤化工项目出售的一个重要原因。”中海油内部职工对本报记者表示。
目前,在中海油化学旗下,除了包头煤化工项目外,还拥有中海油化学晋城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鹤岗市华鹤煤化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化学华鹿山西煤炭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化学在这三家公司中所占股份分别为75%、80%、51%。
值得关注的是,中海油化学华鹿山西煤化工项目则较为蹊跷,前期投资较大,却一直未曾开工。
据公告显示,2009年7月份,中海油化学与山西华鹿热电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6.78亿元价格收购后者持有的山西河曲县阳坡泉煤矿49%的股权,以发展煤制尿素,同时增资扩股,交易完成后,中海油化学将持有华鹿煤化工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根据合作协议,中海油化学华鹿山西煤化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30万吨/年合成氨、52万吨/年大颗粒尿素生产线,总投资290135万元,投产后,年销售收入86607万元,年税后利润23488万元,生产线于2010年4月份开工,2011年进行设备安装,2012年竣工投产。
对此,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当时政府极力撮合民营企业华鹿热电和央企中海油化学合作,这是国内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先例,将大大促进当地煤化工产业升级,可惜项目还没开工就因故停工了。”
本报记者多次试图联系中海油化学董秘全昌胜未果。在中海油化学近三年年报中,对华鹿煤化工项目则是“轻描淡写”,“公司持股49%的阳坡泉煤矿自2010年3月份停工后一直未能复产。”
本报记者联系河曲县多个政府部门,得到的说法是,“阳坡泉煤矿矿长私自拿走公司公章,给了中海油化学,华鹿热电"有名无实"。”
低价拍卖或得不偿失
6月13日,中海油化学公告称,其持有49%股权的阳坡泉煤矿将于7月2日被拍卖。
事实上,其在拍卖煤矿偿债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损失。
据当地知情人士介绍,中海油化学全面负责的煤化工项目一直停滞不前。华鹿煤化工项目配套的七百多亩工业用地已被河曲县政府收回。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华鹿煤化工项目无法实施,河曲县政府给该项目配置的2亿吨煤炭资源和配套建设的华鹿阳坡泉300万吨/年煤炭产能落空。
“以此投资获得一个储量过2亿吨的煤矿,中海油化学以投资换资源将确保中海油一本万利,仅2亿吨煤田也至少值几十亿元。”北京某投资管理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拍卖公告显示,阳坡泉煤矿全部资产起拍价为17亿元。当前国内煤炭行业遭遇寒潮,短时间内煤矿大幅度贬值缩水,这意味着拍卖价不会很高,中海油化学或将损失很大。
值得关注的是,拍卖阳坡泉煤矿也并非易事。
据河曲县当地知情人士透露,2009年7月份签约合作,2010年3月份,山西华鹿热电公司和中海油化学因为阳坡泉煤矿处置问题导致中海油化学华鹿山西煤化工项目停工四年多,欠发职工工资、欠缴电费、煤矿年检不合格、银行贷款到期等硬性支出也得好几亿元。
更为甚者,上述河曲县当地知情人士透露,“阳坡泉煤矿是华鹿热电给当地供暖的配套煤矿,每年盈利有2亿多元,因内部管理问题,致使煤矿荒废四年多,听说华鹿将索赔十多亿元。”
本报记者通过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获知,今年6月份华鹿集团申请仲裁,申请中海油化学赔偿损失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