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获悉,6月中旬的印度采购招标最终并未得到预期利益。印方采购商只买到32万吨尿素,与之前计划的100万吨相比仅完成了1/3。由于尿素出口受阻,国内需求以及用肥周期必然被快速消耗。而在缺少内销订单的情况下,尿素继续集港已变得毫无悬念。
印度采购量未达预期。印度表示,或将在7月下旬再次招标。事实上,此番招标落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中国。之前由于国际贸易商判断中国尿素供应过剩,且港口库存超过120万吨,故有意压价,这才出现了印度招标中266~268美元(吨价,下同)的低端到岸报价。更由于传出竞标的大部分货源将来自中国,一时间,中国被指责是招标低价的罪魁祸首。但从定标结果来看,中国只提供了25万吨左右货源,由此可以看到国内尿素企业拒绝“不平等”出口的态度,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关于加强出口自律抵制恶意倾销”紧急倡议书产生了效果。
出口重归博弈局面。印度本轮招标采购量不足,7月下旬的招标计划也随之公布,这意味着新一轮价格博弈再度上演。
回顾6月中旬招标,贸易商普遍把中国的内销压力以及迫切出口的心态作为重点参考,却没能顺利在中国找到低价合作者。这样的结果可能连国内厂商也不曾预料,可以说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难理解:虽然国内尿素市场供应过剩需要出口解压,但面对采购商薄利或倒挂的报价也会选择放弃。意料之外则是一贯被公认为缺少集体观念的尿素企业此次“叛变率”极低,25万吨的妥协量已算是不错的答卷。如此一来,也给国际贸易商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并给之后的竞标打下底价基础。同时,国际市场其他尿素出口国也会因此增加挺价信心。预计未来两周,国际尿素价格稳中有涨,报价坚挺。
内销压力继续加剧。7月以后内需渐渐疲软。当前,山东、河北、山西等主产区报价明稳暗降,已呈现跌势;华中、华东等地尿素价格也陆续回归主流水平;东北市场因到货推迟有一定幅度提价,但需求有限且用肥周期较短,难为支撑。随着夏季用肥期即将结束,中部、南部区域尿素需求明显减弱,北方尿素采购量十分有限。这就意味着在现有开工率情况下,过剩局面凸显,内销压力加剧。大家会将希望寄托于印度再次招标采购上。
基于前期港口尿素库存达到120万吨,而刚刚结束的印度招标只消耗了25万吨港存,有业内人士预测,在印度7月下旬招标来临之际,中国尿素港口库存量可能接近200万吨。
很难说在面对中国200万吨港存的情况下,贸易商的竞标态度将如何,可能适当提价,也可能继续赌低价。笔者以为,如果行业自身不考虑停车减产或者更彻底地淘汰落后产能,抵制低价出口将变成空话。就算成功抵制一次,也难逃第二次、第三次。所以,暂定于7月下旬的印度招标在引起国际市场新一轮博弈的同时,也给行情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