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尿素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供求关系;二是博弈。供求关系是可以量化的,具有可推导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尿素的价格走势;博弈是供需双方围绕着供求关系斗智斗勇,短期内决定了尿素价格的走势。尿素是淡储旺销的产品,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是由博弈决定价格的,但最终会往供求关系的方向回归,因此对供求关系的分析还是尿素分析的基石。可惜,我们无法知道国内尿素的真实消费量到底有多少,尿素的产量数据也不可靠,笔者所应用的工具是用表观消费量来代替真实消费量,用同过去比较的方法来消除数据的误差、判定新的供求形势。表观消费量是国内的产量减净出口量加上期末、期初社会库存量差,表观消费量下降只会由需求下降或者社会库存减少所引起。在忽略期末、期初库存的情况下,2014年1~7月份国内的尿素表观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近400万吨,比2012年同期减少近270万吨,创了两年的新低。虽然有工业化和土地抛荒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一定是渐进式的,再考虑到尿素对氯化铵和碳铵的替代、工业脱硝等增量因素,我们还是可以得出结论,国内尿素的真实消费量没有下降,因此今年尿素表观消费量的下降只能归结于社会库存的减少,尿素价格的下跌是渠道蓄水池作用削弱的产物,并不代表供大于求。
以上推理需要通过实践去验证。回顾今年6月份以来的尿素价格走势,几次涨跌,但价格始终没有触及新低,甚至创出新高,前期出口做空的都赔了本,而前两年都是单边下跌的行情,这是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的信号,也同表观消费量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是笔者前期坚决看多尿素市场的根本原因。
很遗憾,进入8月下旬,尿素又陷入了跌跌不休的境地,似乎再次推翻了上面的结论,但笔者判断是极端的天气成为了尿素的杀手:拿安徽为例,今年夏季日照时数为1961年以来最低,气温为2000年以来最低。8月下旬至今,全省阴雨连绵不断,而9月上旬淮河以北降水较往年偏多3~5倍,淮河以南较往年偏多2~4成,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农作物收获季节推迟并减产。雨季道路泥泞,化肥的流通和消费基本陷于停滞状态,本来中秋节前就会启动的农业市场至今音信全无。在没有国内农业需求和农业储备配合的情况下,仅靠出口和工业需求来推动尿素价格上涨当然不现实。由此可见,目前尿素价格的下跌只是天气因素的反映,并不是供求关系恶化的表现。
虽然极端天气的梦魇还没有结束,但积极的因素是恶劣天气在拉低了国内价格、提高国际价格竞争力、促进出口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抑制产能释放的作用。
印度招标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没有成为市场的拉动因素,但只要恶劣天气没有发展到影响秋种的地步,那么可以认定为国内的需求仅仅是被推迟,而不是消失,而出口会进一步增长,因此尿素供求关系的基石没有变,后市仍然值得期待。(余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