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北京市土肥站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发出商品有机肥生产技术及工艺、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使有机肥成为一项产业。
北京市探索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
北京市的实践充分证明,对农业废弃物加以合理利用,就是良好的资源。
本报记者刘家琴通讯员高启臣
北京房山区阎村镇后十三里村种田大户陈华青,今年小麦播种时已是连续六年施用商品有机肥了。但他却没有想到的是,他所使用的有机肥生产原料很有可能来自他家。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房山区的一家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北京英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资源利用变废为宝
在公司总经理周永强的陪同下,记者来到蘑菇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碌着拌料,给栽培袋装料、消毒、接种……之后,把栽培袋搬运到栽培车间,并按要求将栽培袋码放成一排排的料墙;有的蘑菇刚刚露头,有的已长得层层叠叠,煞是好看!周总用手指着大棚内的蘑菇说,这些蘑菇都是以玉米芯、棉籽皮、木屑等为原料生产的。
玉米芯是玉米脱粒后留下的穗轴,不可能在玉米收获过程中随同秸秆粉碎还田。陪同记者采访的土肥专家、房山区土肥站副站长朱文说,过去玉米芯多作为燃料烧火做饭,现在已很少这么做了,有的农户则将其作为垃圾堆放在村边、路旁。时间久了就会发霉腐烂,特别是在夏天的雨季里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液,对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和卫生状况产生影响。
“别看让农民头疼的玉米芯,对我们公司来说却是宝贵的资源。”周总说,以前栽培食用菌主要以木屑为原料,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木材厂等行业产生的木屑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以玉米芯、棉籽皮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栽培食用菌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紧张的问题,还帮助农民解决了处理玉米芯难题。
周永强介绍说,玉米芯可以栽培平菇、金针菇、香菇和真姬菇等多种食用菌。栽培平菇,每百公斤(干料)可产鲜菇120公斤左右,质量、色泽、口感及风味均为上乘。他们公司是房山区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主要以生产档次较高的真姬菇为主,每年生产鲜菇1500多吨,收入1800多万元。为确保蘑菇的正常产量,每年需要购进2000多吨的玉米芯、棉籽皮等生产原料。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芯的价格也一路走高,最初到村头拉走就行,后来象征性地收点钱,到现在每吨800多元。他还特意强调,近几年公司都要尽可能地从房山附近多收购一些玉米芯,以帮助附近农民解决处理玉米芯的难题,并增加收入。
当我们来到了蘑菇渣处理和存放厂房前时,只见一辆大型半密封式运输货车停放在蘑菇渣出口处附近,司机正熟练地用铲车给货车装载蘑菇渣。装满后,司机从铲车驾驶室内跳出,进入货车驾驶室内将车开走。
“多亏了有机肥生产企业的收购,解决了公司处理蘑菇渣的难题。”周总经理用手指着刚刚开走的车辆感慨地说,他们公司每年产生1200多吨的蘑菇渣,如果直接抛弃到野外,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委托环保部门处理,每年要交纳不菲的垃圾处理费用。幸运的是,2007年公司成立时,在土肥部门的帮助下,公司与商品有机肥生产厂家——北京市鑫兴翰尧农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订下了收购蘑菇渣的协议,在投产之前就帮助我们解决了处理蘑菇渣的难题。协议约定,鑫兴翰尧农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每立方米22元的价格上门收购蘑菇渣,不仅解决了公司处理蘑菇渣的难题,还意想不到地带来了一笔收入。里外里一立方米的蘑菇渣,增加收入几十元。
循环利用商品增质
玉米芯、棉籽皮硬度较高,要对其进行腐熟处理才能作为肥料使用。在去往北京市鑫兴翰尧农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路上朱文介绍说,在制作蘑菇生产原料的过程中,玉米芯在蘑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粗蛋白、纤维素、木质素等经过蘑菇菌丝体的分解成为易于吸收的营养成分,但蘑菇渣的质地轻,直接施用会四处飞扬,风天时更为严重。
我们来到鑫兴翰尧农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淑慧带着记者来到了肥料储存仓库附近,仓库外面,工人正在进行包装作业。没有了畜禽粪便的独有气味。包装好的肥料码放得整整齐齐,肥料商品名称、养分含量、肥料登记证号、执行质量标准、生产厂家名称等信息在包装袋的正面标注得清清楚楚。张淑慧介绍说,商品有机肥绝不是将几种原料混合在一起,晒干后装入袋内那样简单,要按照农业部制定的质量标准,要经过原料预处理、发酵、干燥等多道工序的加工,最后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有机肥料。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且不可缺少,缺少任何一道工序都会对肥料质量产生影响。
来到发酵车间内,记者看到发酵池内堆满了正在进行发酵的有机肥原料。这些有机肥原料是由蘑菇渣、牛粪和猪粪组成。原料发酵工序对有机肥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温度的控制,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会损耗肥料养分;过低,不能杀灭残留在原料中的寄生虫卵、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张淑慧说,发酵池外表看似非常平静,里面却发生着非常复杂和激烈的生物化学反应,不同种群的微生物在不间断地繁殖、死亡,再繁殖、再死亡……有益微生物与有害生物之间的相互厮杀,不亚于一场战争。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为了生长和繁殖的对养分的需要,对原料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分解,使之转化成为易于吸收的营养,以及优质的有机质和腐殖质,并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产生的热量可使发酵池内的温度达到60℃~70℃,3天内可将残留在里面的寄生虫卵、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全部杀灭,再经过干燥和造粒等工序后就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商品有机肥。
有机肥产业的发展,把一直作为垃圾处理的蘑菇渣变成了香饽饽。张淑慧说,公司每年生产的3万多吨商品有机肥料,每年消化和处理蘑菇渣、牛粪、猪粪共计14万多吨,其中,蘑菇渣6万多吨。她们的公司是最早以蘑菇渣为原料生产有机肥的厂家之一,开始时蘑菇种植基地不要钱,后来象征性给些钱,现在有的蘑菇基地每立方米要价三四十元。
没有废物只有资源
对于农民来说,使用商品有机肥最大的实惠莫过于经济效益。
农民陈华清购买商品有机肥时,账算得很清楚。政府的财政补贴,600元一吨的商品有机肥他能以120元拿到,比买鸡粪还便宜,利用机械施用,省工省力,索性连年施用,增加一下地力。对地力的影响,目前还很难在感官上体现出来。但陈华清却注意到了,近3年每亩少施化肥10多公斤,小麦亩产始终保持在500公斤上下,比5年前增加了近50多公斤,今年更是创下了最高纪录,亩产达到540公斤。
农民算的主要是经济效益账,而政府算的更多的则是社会效益账。土肥专家、推广研究员北京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说,“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有废弃物,这是循环农业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食用菌产业、有机肥产业,对玉米芯、棉籽皮等进行利用、再利用,最后又把这些废弃物用于农业生产,彻底做到了把资源榨干用尽。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有机肥产业,循环就会断开,蘑菇渣很有可能永远作为垃圾处理。
目前,北京地区每年直接和间接产生的农业废弃物约1000万吨,潜在养分相当于30万吨化肥,如果加以资源化利用转化为有机肥料,其效果是难以用经济收益计算的:减少化肥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缓解有机肥料的紧缺、生产更多的绿色食品。
为推进资源化农业废弃物利用,北京市土肥站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发出商品有机肥生产技术及工艺、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废弃物循环利用、蚯蚓处理蔬菜废弃物等多种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商品有机肥生产技术及工艺的研发成功,使有机肥成为一项产业。目前,北京市商品有机肥料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每年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蘑菇渣等废弃物近300万吨以上,生产商品有机肥70多万吨。此外,还利用生物技术,将几种废弃物放在一起开发生产出叶面营养剂、花果营养剂、果实营养剂等多种肥料产品。
赵站长说,农民也想施用有机肥,但现代化畜牧取代传统畜禽业后,畜禽粪便变分散式处理为集中式处理,数量也大大增加,再加上畜禽养殖场远离农田、不易拉运、劳动力紧张等原因,农民已很少使用有机肥了,致使土壤肥力明显不足。北京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表明,经过多来的培肥地力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提高京郊土壤地力,北京市政府对农民使用商品有机肥给予财政补贴,并且不断加大补贴力度。2009年以来,市财政每年都要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民使用商品有机肥专项补贴试点工作。在补贴有机肥试点的示范作用下,调动了农民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据调查,目前北京市有机肥施用面积达到170多万亩,蔬菜和果树普遍施用的同时,粮食作物也开始大面积施用。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