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业内有关专家多次呼吁,建设我国现代农业应大力发展和推广液体氮肥,并提出相关建议。液体氮肥最具代表性的是液氨——“高氮液肥”和氮溶液——三氮液肥”。这两种液态肥均具有节约、环保、增效益的优势,非常符合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近日,《中国农资》将开设专栏,针对液体氮肥在现代农业中的突出作用以及前景发展等情况做一系列报道。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中,氮肥的消费量约占60%,其它占30%以上。作物生长全周期对氮素的需求,不仅数量大、时间长而且效果显着,因此通称氮素是第一大元素。氮肥生产属装置型、耗能型;使用中成本高、利用率低,仅为30%-40%,投入产出比小,且单位耕地施用氮素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氮素利用率却低于发达国家,不仅加重了农户负担,也影响作物产品的质量,并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问题。为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业部号召推广“水肥一体化”,建立节水灌溉激励机制等,因而多种水溶性肥料应运而生。当下,我国施肥量占全球施肥总量的30%,按照水肥一体化标准,仅占1%。专业人士分析,未来十年,我国水溶肥料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7%,需求增速快、市场宽广。随着国内外氮肥技术的发展和交流,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液体氮肥——液氨的认知程度也逐渐提高。
液氨是节约环保的新能手
液氨(合成氨)是生产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固体氮肥的原料。实质上,液氨本身就是高浓度(含氮82.3%)的液体氮肥。以液氨直接施肥为例,其特点和优势体现在:一是节约能源,免除了氨加工生产固体氮肥的装置投资和生产能耗,降低了单位氮素的成本。2010年我国大型氮肥厂的氮肥品种能耗相对比显示: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液氨与以煤炭为原料的尿素相比,前者每吨氮素能耗比后者少1.03t标煤,节能达45%。二是提高氮素利用率,据国内以15N标记氮肥在小麦地上部分的氮素利用率对比结果表明,液氨比尿素高5.1%。三是减少污染,工业上免除了氨加工成固体氮肥的排放,农业上降低了农田引起的污染。经15N标记氮肥在小麦施肥后的土壤氮素平衡测定显示:等氮量的液氨和尿素施入土壤后,液氨比尿素土壤残留氮素多2%,从而能够减少氮损失和污染。四是提高农业效益,我国大田试验的测定结果表明,液氨直接施肥对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均有增产的效果。在每亩施氮素6-12kg时,可增产10%以上,同时以等氮量比较,液氨比尿素的农业成本可降低30%,提高了农业效益。
液氨在国外的广泛发展
据联合国工发组织1980年《化肥手册》报道,世界发达国家施用液体氮肥占施肥施用总量的比例较高,美国38%、丹麦36%、墨西哥28%、澳大利亚(包括氨水)25%、加拿大22%。另据1964-2006年氮肥品种资料,液氨和氮溶液两大类液体氮肥占氮肥总产量的60%以上,两类各占一半,40年来变化不大。由于科技发展和现代农业要求,美国在1961年起广泛快速发展推广液氨和氮溶液肥料,据FAO报道,1984-2011年,美国液氨和氮溶液两类肥料施用量占氮肥总施用量的比重为56%-64%。
美国进行了大量液氨直接施肥的试验工作,表明了农业上的功效。在亚里桑那州大学的农业试验站进行了不同土壤施入液氨后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其中试验表明薄层砂质壤土所吸附的铵态氮高于砂质土、砂壤土,而且随着土壤湿度的提高而显着增加。此外,在做了大量的不同作物直接施用液氨的试验中,结果显示:若栽植马铃薯时,当天施用液氨的效果最佳;不同季节,土壤pH影响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弱时(pH≤5.1)可将氨保存到次年春天;当pH≥5.5时,硝化作用强,大部分铵态氮形成硝态氮会被淋洗而损失,因而影响增产效果;施液氨的深度保持在12-15cm增产效果明显。
液氨直接施肥技术成熟
在发达国家进行大量试验后,液氨直接施肥的效果显而易见。在我国,液氨直接施肥的试验也可举数列。1956年11月,原化工部副部长冯伯华率领中国化工代表团参加国际氮肥工业会议,在会上发表新中国氮肥工业8项技术成果的报告,并带回了世界氮肥生产和使用的先进技术,其中一项是液体氮肥液氨直接施肥技术。1981年我国代表团参加在英国召开的第4届氮肥技术国际会议,参观了英国罗塞斯特农业土壤和作物营养综合研究试验站,其中介绍了液体氮肥液氨和氨水的科学试验,证明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施液体氮肥,可以减少土壤硝化细菌的脱硝作用,以提高氮素利用率,使来年春季得到更好的农耕效益。后来,新疆建设兵团为了更好地推广液氨直接施肥,组织了赴美考察美国液氨直接施肥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取获有关技术资料,特接受关于液氨直接施肥的技术培训和实地运作,并选购一些有关液氨直接施肥的计量、控制和施肥机具等。1993年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组织“液氨直接施肥研讨会”,并提出《关于液氨直接施肥试点推广工作的几点意见》,上报国家经贸委。化工、农业专家认为:液氨直接施肥技术成熟,增产机理明确,节能增效明显,对具有农业机械化作业和集约化营养的作物地区,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