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我国氮肥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总体规模、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氮肥生产、消费和贸易国。但是,多年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严峻的困难和问题: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行业运营困难,经济效益低下,创新能力不足,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与营销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外贸易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十三五”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氮肥行业应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改善发展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十三五”氮肥行业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严格控制总量。氮肥总产量增速从“十二五”期间4.5%的快速增长调整为0.15%~0.2%的微幅增长。为落实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要求,氮肥农业需求力争控制在现有水平,工业需求保持年均约5%的增速。
改善原料结构。“十三五”期间,采用非无烟煤的合成氨产品占比从目前的24%提升至40%左右。开发高硫、高灰等低质煤的清洁生产技术,利用新型煤气化技术推进煤基多联产。
升级产品结构。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重点是掺混肥、硝基复合肥、增效尿素、缓(控)释肥、尿素硝酸铵溶液等,提高新型肥料在化肥使用量中的比例。在发展新型肥料的同时,氮肥企业还应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加大对煤化工产品的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化工多联产板块。
提升节能环保水平。“十三五”期间,氮肥企业的能源消耗、吨氨排水、氨氮排放、COD都要达到国家相应指标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氮肥行业应积极采取措施转型升级。
一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采用等量或减量原则严格市场准入,强化行业监管,保持氮肥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把好环保关、能耗关,对生产经营存在困难较多、产能利用率和销售利润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逐步引导其退出;鼓励引导氮肥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传统氮肥生产企业二次加工向消费地转移,退出部分中小企业传统氮肥产能。
二是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依托产业优势开发、打造碳一化工等新的产业链条;大力拓展工业应用,重点是建设车用尿素供应网络和销售体系,开拓尿素下游产品,同时推广合成氨、尿素在烟气脱硫、脱硝中的应用。
三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是先进煤气化技术、高效低压合成大型化技术、新型肥料增效技术、大型空分压缩机等;组建一批研发合作平台,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形成有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
四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严格节能减排标准,倒逼行业节能减排;积极参与“能效领跑者”活动,为行业树立节能标杆;开发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重点是节能型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化肥生产废水超低排放技术等;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广度和深度,发展煤基多联产产品,在现有合成氨装置的基础上联产石脑油、液化天然气、芳烃等产品。
五是加强农化服务。经营理念要从产品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通过农企对接、贴心服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推进专业化农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集测土配方施肥、套餐肥配送、科学施肥技术指导、农技知识咨询培训、示范推广及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农化服务网络体系;创新农化服务模式,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耕种群体的变化,推出不同的商业服务模式,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六是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市场。氮肥行业应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一些有条件的氮肥企业可以到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建厂,转移和输出部分产能,减轻国内产能过剩压力。(作者: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 顾宗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