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邀请了全国十家滴灌设备企业老板来到贵州瓮安。此时,正值这家公司投资的59.6亿元高端化肥基地建成投产,金正大希望与这些公司联合协作,共同开辟一直被外资巨头占据的高端市场。
近年来,宏观经济一片萧条,化肥全行业陷入亏损。近60亿元投资规模堪称是近年来中国农业最大一笔的单体投资,它将为金正大带来向全面转型的一次契机。
万连步试图让到场这十位农业公司老板以及数百经销商认识到,作为中国最大的复合肥制造商,金正大这一笔巨额投资是因为中国农业正发生着巨变——土地流转改革诞生了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等)和新型生产方式(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中国农业开始由依赖政府救济的弱质、高危产业,向依靠资本与技术驱动进行转变。
暴利市场的闯入者
你知道吗,中国农业一直被剪刀差压抑在价格的低谷,可其中却藏有一个利润惊人的市场——高端化肥。
眼下,国内化肥陷入了全行业亏损,每卖一吨就赔三百。可是,以全球最普遍的水溶肥为例,进口到岸价约1万元人民币/吨,市场终端却高达2.5万元左右,堪称暴利。
这一领域不为外人所知、少有企业涉足,一是因为市场总量极小,二是因为高端技术长期被巴斯夫、雅苒等国际巨头垄断。
2015年5月28日,中国企业突然闯入了这一垄断市场——金正大(002470)投资高达59.6亿元的贵州瓮安基地一期20万吨水溶肥项目正式投产,二期将达到40万吨产能。根据企业的规划,未来三年金正大还将在山东临沭、菏泽再建生产基地,从而形成100万吨水溶肥产能,成为全球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
化肥被认为是农作物的粮食,水溶肥在国际上被称为农作物的“主食”。目前,水溶肥在以色列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美国高达60%以上,但在中国却只有3%。就像人打点滴一样,“主食”也需要铺设滴灌管道将水与“粮”精准的送到农作物的嘴边(根部)。所以,使用水溶肥前期投入较高、技术难度大,但却具有高效、节水、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
眼下,中国宏观经济一片萧条、化肥产业全行业亏损,金正大闯入这一少有人涉足的高端市场,一掷就是60亿巨资、三年就是百万吨,在许多业界人士看来,无异于一场豪赌。此前中国水溶肥最大年产能不过区区两万吨。
“这不仅是企业成立至今最大一笔投资,也在整个行业创下了纪录。企业敢于率先进行转型是因为中国农业正在发生着巨变。”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如是说道。
一直以来,中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从事生产的多是老年人,涉农产品[4.36%资金研报]一旦价格、技术含量稍高,根本无法推广。由此,整个农业都被资本市场视为弱质高危的“禁区”。
可如今,农村正发生着“由分到合”的巨变——土地流转集中诞生了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他们聚集少则数百亩多达上万亩耕地,投入数十万元乃至数百万元资金;他们一改过去“牛前人后”的传统生产方式,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特点。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陈清教授的观察,过去复合肥一统天下是因为价格低廉、随手撒施,满足了农民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的需求。而新型农业投资大、科技含量高、市场风险大,他们更看重投入产出比,对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化肥有着增产增收、省工省力、长效节支等更复杂的需求。
如,山东烟台果农希望水果早上市,樱桃提前一周出售就能卖出七八十元一斤的高价;寿光菜农则更看重产量,每亩200斤的增产就有近八百元的增收;广西的橡胶园主最关心设施农业能减少多少雇工,因为每天工钱已涨至二三百……
“新型生产方式必然要求有新的生产资料与之匹配。由此,与设施农业匹配的水溶肥市场大门被开启、需求开始释放,倒逼着企业从资本市场融巨资进行产业转型。”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土肥水首席农艺师高祥照如是说道。
市场需求开始萌生,中国政府从粮食安全战略考虑也将水肥一体化列为农业“一号技术”。中国“人多、地少、水缺”,中央政府寄望于这一农业新型技术和产品保障13亿人的粮食安全。根据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规划,2015年将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8000万亩,2020年将达到1.5亿亩。
除了金正大以外,目前史丹利[4.16%资金研报]、芭田等一批企业开始顺应趋势酝酿向水溶肥领域转型。有农业机构预测,2020年前,中国水溶肥的市场需求将增至600万吨,约500亿的市场总量。
正像当年中国有了乐凯,国内彩色胶卷市场价格迅速被拉低,金正大闯入水溶肥市场后计划以低于进口产品三四成的价格,开辟这一长期被外资垄断的市场。
资本与技术的驱动
如今,中国农业开始由依赖政府救济的弱质高危行业,向依靠资本与技术驱动进行转变。金正大(002470)从股市融巨资建贵州基地正是借农业巨变之机试图冲破国际巨头把持的技术与市场的封锁。
“为了能达到世界级生产水平,企业与农业强国以色列第三大农业巨头利夫纳特集团等国外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引入了全球最先进的水溶肥生产技术。”金正大(002470)董秘崔彬介绍道,“外国农业巨头多由PE控股,由于农业技术、市场在国外均已达到非常成熟的状态,PE也在谋求将其出售、转投发展速度更快的产业。这对于急需转型升级的中国农业恰恰是一个契机。”
事实上,眼下中国化肥市场正陷入全行业亏损。产能过剩、产品同质,数千家企业不得不在火拼价格中生死挣扎。转型升级成为每一个企业的生机所在。
“随着贵州基地的投产,通过资本、技术与产品的结合,金正大迈出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一步。”金正大副总裁罗文胜指出,过去传统农业中,种粮的多、种菜的少,企业是以大田作物为主要阵地。如今,土地流转后农业投资者纷纷上马高附加值的果蔬,金正大将转型以经济作物为主要市场。
一亩果蔬的用肥量相当于三亩粮食,目前全国果蔬面积约7.8亿亩,并且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显然,金正大的转型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不过,尽管资本与技术可以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但60亿建起的巨量产能会否被市场迅速消化,尚未可知。毕竟,这一高端化肥在中国尚未真正形成足够的市场空间。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俊良回忆道,多年前农业部就曾在山东寿光试点这一新型技术(水肥一体化)和新型产品(水溶肥)。可是,因前置投资高,技术、产品与服务不配套,以失败告终。
就像打点滴前需购买注射器一样,水溶肥使用前投入较高,传统农户往往难以接受。高祥照指出,滴灌铺设投入每亩约在200元左右,低于兴修沟渠的成本。农业变革后,这对于新型农民动辄数十万的投入相比,已不足为虑。以水溶肥为代表设施农业自动化程度高,省下一个雇工就能节省二三百的成本。
在金正大分管营销的副总裁罗文胜看来,水溶肥就像当年人们用自来水一样,一旦用上就会成为必需品,关键是要迈出第一步。他透露,企业将借鉴“送手机赠话费”的推广模式,赠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10万套滴灌设备,以此在全国建十万个示范田。每套设备成本约1500元,10万套就要上亿元。而金正大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100万套设备,以保证迅速占领这一市场。
李俊良指出,从寿光失败的经验来看,单个的设备与水溶肥都没有问题,但如何使新型技术装备与新型产品无缝对接,如何培训新型农民进行安装、使用,如何提供后续维护维修,将成为金正大60亿元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贵州项目投产时,金正大也认识到以往新型农业市场开发的症结所在,邀请了十家灌溉设备制造商,希望结成产业同盟。到场的上海华维节水灌溉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名礼认为,新型农业有着不同于工业的特点,土壤、设备、作物等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市场推广的瓶颈,多方联合是打通农业市场的必然选择。
在5月28日金正大贵州基地投产现场,来自中以农业交流中心专家科凡讲述了一个“沙漠农业奇迹”的故事。以色列2/3国土面积是沙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中国1/3,可正是由于新技术(滴灌)和新产品(水溶肥)的应用,使以色列果蔬占据了整个欧洲市场的40%以上。
科凡描述道,在以色列每当农耕时,农民拿出掌上电脑摁几下,互联网就会远程控制滴灌设施对农作物进行浇水施肥。当看到金正大斥巨资开始转型,当看到中国农业正发生的巨变,科凡相信,中国“牛前人后”的传统生产方式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转变为现代化的“掌上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