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非常受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可是清洁能源内部也在互相掐架。近年来的氢燃料电池车和锂电池电动车之争,再度被德国工业气体巨头林德集团(Linde,下称林德)挑起。
7月2日,林德官网宣布,其位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首府美因茨的氢燃料工厂正式投产,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氢燃料工厂。该项目耗资1700万欧元(约合1.17亿元人民币),获得了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的专项资金支持。
总部位于慕尼黑的林德,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生产商,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6.6万名员工,市值310亿欧元(约合2134.47亿元人民币),年营收170亿欧元(约合1170.52亿元人民币)。集团包括气体、工程和家庭医疗保健三大业务部门。
林德制氢的工艺路线是通过风电电解水获得氢燃料,进而制造成储存能量的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
不仅如此,林德首席执行官沃尔夫冈˙比歇勒(Wolfgang Büchele)最近还对《金融时报》记者说,该公司已开发出可用于建筑工地照明发电的便携式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以及一款装有燃料电池和氢气瓶的自行车。
然而,采用锂电池路线的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却曾对氢燃料电池表示鄙夷,“这都是营销行为。”他说。
马斯克还讥讽燃料电池(Fuel Cell)是“笑料电池”(Fool Cell),因为目前商业化采用的氢燃料电池主要是由天然气制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消耗能源,而且依然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换言之,氢燃料电池不仅不节能,而且还不环保。
或许正因如此,林德摒弃了天然气而选择风电电解水。相比于从天然气中提取氢气,风电电解水的优点在于更加环保,没有碳排放,但缺点是成本更高。
如果从天然气中提取,每千克氢燃料的成本大约是8欧元(约合55.08元人民币),而风电电解水工艺则需要大约10欧元(约合68.85元人民币)。此外,电解水的制氢效率也较低。
不过,据彭博社报道,林德研发部门负责人Andreas Opfermann依然坚称,相比于锂电池电动车,氢燃料汽车具备更大的优势,因为电池车需要充电,可是世界各国的插头规格和电压数并不统一。氢燃料汽车所面临的问题就简单得多,因为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标准化的加氢站。
但是,由于加氢基础设施网络的搭建投资巨大,氢燃料汽车在推广中也不是一帆风顺。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加氢站,消费者花费重金买来的氢燃料汽车也只是一堆废铁。加氢站的前期投入相当昂贵,如果氢燃料汽车保有量不大,也很难拿到这笔投入,这就陷入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窘境。
Opfermann对彭博社记者表示,到2023年,德国将建成400座加氢站,总投入约35亿欧元(约合240.99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半将由政府补贴。英国H2 Mobility集团、法国液化空气集团(Air Liquide SA)、道达尔(Total)和奥地利油气运营商OMV都将参与其中。从那以后,氢燃料汽车每行驶五十分钟就将遇见一座加氢站。
相比于竞争对手锂电池电动车,彭博新能源金融咨询公司(BNEF)的一位分析师Salim Morsy认为氢燃料汽车还有两大优势,即燃料补充速度更快,而且比锂电池电动车有更长的续航里程。
这位分析师说,氢燃料汽车只需要加氢五分钟,就可以续航400英里(约合643.73公里),而锂电池电动车充电7小时,却只能跑200英里(约合321.87公里)。
更引人关注的还有锂电池电动车的安全隐患。特斯拉采用的松下NCR18650钴酸锂电池,虽然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势,内部电解液却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电池内部压力升高,进而发生爆炸。脆弱的电池外壳在受到外力撞击时也很容易破裂,导致电解液挥发起火。此前媒体报道的特斯拉起火事故,成为消费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然而,氢燃料电池所面临的难题也不少。除了前文所述的基础设施网络缺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问题,氢燃料的贮藏和运输风险也很大。此外,制备工艺中所需的铂金类催化剂价格高昂且对环境有害,而目前氢燃料汽车整车价格也并不亲民。
但这并没有太妨碍部分厂商看好氢燃料汽车的前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正在生产氢燃料汽车Mirai。本田、戴姆勒、福特、宝马等汽车生产商也在大力发展氢燃料汽车,而与特斯拉S型和宝马i3等电动汽车展开竞争。
BNEF分析师Claire Curry预计,在2019年,全球用于汽车动力的氢燃料需求将在目前日消耗600千克的基础上再翻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