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尿素硝铵溶液、车载尿素层出不穷,但传统氮肥尿素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那么各氮肥生产企业真的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首先跟随小编算一笔帐,目前山东市场小麦主流价格为1.2元/斤,一亩地产量约900-1000斤,也就是说一亩地收入约1080-1200元,刨去机械费(翻地、播种、收割)约150元/亩,化肥成本120-130元/亩,收入仅剩810-920元/亩(不计算农药、人工、种子等成本前提下),一亩麦子从播种到收割足有七个多月时间,玉米(2015, 26.00, 1.31%)也要3个月时间,而这十个月收入却不足1000元,终端用户利润的流失,必将会导致抛荒现象严重,对于肥料市场需求也将呈萎缩之势,而作为产业链最上端的生产企业,是否该停下盲目扩张的脚步,且随金银岛看一看我们现状:
国内产能过剩严重
据金银岛统计,截止今日,我国尿素年产能8300万吨左右,表观消费量约4000万吨,产能过剩4000多万吨。近几年一方面新增产能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老旧产能缺乏管理和淘汰机制。而表观消费量却逐年下降;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导致化肥价格低迷,经济效益大幅下降。按照市场规律,在产能过剩前提下,产品价格将会维持在较低水平,尿素价格实现较大幅度和较快速度的增长难度较大。
虽近期增值税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引起价格上涨因素叠加促使国内尿素小幅探涨,但如果没有需求面支撑,成本的增加,将无法转嫁出去,“涨价”也不过是短期内炒作,等业内对其关注度降低后,价格走势终将受供需形势引导。另外,当前尿素装置开工率70%左右,但仍使有限的内需市场难以承受。特别是今年出口受挫,这种失衡局面愈发凸显,以至于当前尿素价格持续走低,个别厂家尿素出厂价甚至不足1300元。业内人士预计,如果没有政策干预,新疆、内蒙古的生产企业会凭借成本优势继续打压华北、华中以及华东的尿素价格,会有越来越多的工厂因亏损停车。
“出口”无力救市
2015年我国宣布取消出口窗口期限制,全年执行80元/吨关税,进一步促进我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并轨;据金银岛统计,2015年1-6月我国尿素出口总量674.42万吨,去年同期出口总量为417.25万吨,出口数量较去年同期仅增加257.17万吨。环比仅上涨61.63%。另外,从我国主要出口国印度来看,2015年上半年印度共发布四次招标,然而中国货源中标量并不理想,中标量仅约150万吨,印度招标对中国市场影响力也逐渐缩减。
据金银岛统计,印度尿素年产能2400-2450万吨/年,尿素需求缺口约800万吨/年,但未来3年内,印度共计约有320万吨/年装置建成投产。因此印度对中国需求缺口也将呈缩减趋势。另外,大颗粒装置方面,阿联酋、阿尔及利亚等约350万吨装置陆续建成投产,开始出口,国际大颗粒市场也进入饱和状态,供大于求矛盾越演越烈。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化肥产业链过度饱和,国内电价、天然气、增值税的逐步市场化,国际各国化肥输出不断增大等诸多因素层层叠加,然而始终缺少了需求面的支撑,各肥企,你们还坐的住吗?
浅看肥企未来
小编认为,目前肥企未来之路有:其一,技术深加工,发展新型肥,如尿素硝铵溶液等水溶肥;其二,产品转化工,如脲醛胶、车用尿素等,其三,服务推广,深化服务。其四,作为调峰装置,不做主要利润点。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是:规模集约化、科技机械化、安全可持续化。那么相对应的我国肥企的发展模式也是;产品多样化、生产一体化、环保可持续化。随着我国化肥市场逐渐放开、迅速发展,靠产量、拼经营的时代已经过去,化肥行业迎来转型升级新机遇。
金银岛认为,一方面,国家应尽快出台去产能的合理化退出机制;进一步捋顺化肥流通机制。另一方面,国内厂商要认真把握国内新型农业发展方向,提高产能利用率、产品质量,积极进行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慎重选择战略合作厂商,优化合作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