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5年梅赛尼斯建造其在加拿大的第一套52万吨/年甲醇装置开始,40年来,形成了一个甲醇装置遍布全球主要生产、消耗区,俨然已成为了甲醇产能世界第一的“甲醇日不落帝国”。
从梅赛尼斯在全球的装置分布情况来看,其主要甲醇的主产区涉及:加拿大、美国、智利、新西兰、埃及。这些位置不同的装置起到了出乎寻常的效果。
据了解,在墨西哥湾,梅赛尼斯拥有约580万吨/年的产能,还有一套100万吨/年的装置自南美智利搬迁至美国,预期于2016年投产。整个墨西哥湾地区拥有甲醇产能不过1300万吨/年,梅赛尼斯就占有约45%,在北美,梅赛尼斯的地位可想而知。
而在埃及,梅赛尼斯拥有的装置虽然仅有130万吨/年的产能,且近年来因为缺气、电力供应等原因开工一直不正常,但却比中东地区的甲醇有着无可比拟的距离优势。“这套装置不用穿越苏伊士运河便可直接抵达地中海沿线的任意一个国家,而中东的甲醇,大多数要穿过霍尔姆斯海峡,再绕行红海,穿越苏伊士运河才能抵达。”中宇资讯分析师于芃森称。
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新西兰的产能也不过在720万吨/年,梅赛尼斯一家三套总计240万吨/年的甲醇装置就占有了三分之一的产能。于芃森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相对于东南亚国家极为不稳定的装置而言,新西兰的装置既可以供应中国及东北亚地区,又能在东南亚装置运行不佳之际补充进东南亚国家,能力可见一斑。”
据中宇资讯统计,目前,除中国外,全球甲醇的贸易主产区就是墨西哥湾地区,中东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占有1500万吨/年左右的甲醇产能,其主要销售区为印度、东南亚、东北亚和西北欧,而能在产量上与梅赛尼斯进行竞争的,也只有中东地区。
“就梅赛尼斯围堵中东的策略实行来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于芃森介绍,从南美智利搬迁至美国的两套各100万吨/年的装置和正在建设的180万吨/年的装置,一方面从产品的运输上解决了运输距离远、周期长的问题;另一方面,美国廉价的页岩气又提供了稳定低价的原料来源,使得产品在价格上更加拥有竞争优势。另外,墨西哥湾地区形成了绝对优势的产能及产量,既可以巩固其北美地区甲醇话语权,又可以在西北欧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而梅赛尼斯在新西兰的装置战略策略则起到了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据了解,中东地区的甲醇,主力还是销往印度等南亚市场,韩国、日本、中国等东北亚地区,如果直接在南亚或中东建造装置,是没有任何优势的,无论是伊朗还是沙特,都拥有着极为庞大的产能,直接的竞争一定是失败。“但是放在新西兰,既可以稳稳占有中日韩三国市场的一部分,又可以在东南亚装置不稳期间进入新加坡为中心的东南亚市场,其装置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于芃森说。
目前,巴拿马运河于2009年起开始了疏通和拓宽工程,预期将于今年正式竣工,那么自2016年开始,墨西哥湾的甲醇将可减少距离,大量地经由该地销往东北亚。
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梅赛尼斯累计已向中国提供了超过400万吨的甲醇,成为中国最大的国际供应厂家,其亚太区总部也由新西兰迁到了上海。“伴随着其北美地区产能的不断扩大,以及巴拿马运河的疏浚拓宽完工,预期从2016年开始,墨西哥湾的甲醇将会逐步加大对于东北亚,尤其是中国的供应,有望与中东地区甲醇分庭抗礼,在中国甲醇进口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于芃森预测道,国际市场中,依照其全球7%的产能占有率和15%的市场占有率来看,未来梅赛尼斯将会在中国甲醇市场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