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氮肥市场低迷,尿素、甲醇价格跌跌不休,基本与2005年价格相当。而在“十二五”期间,氮肥企业生产用的天然气价、电价、运价相比2010年分别上涨了56%、42%和65%,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售价下降的尴尬局面。今年前7个月,氮肥行业净亏损额达7亿元。
“此外,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对氮肥企业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几年势必减少对肥料的需求,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我国化肥行业已经进入‘新常态’,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氮肥行业要实现新的发展,迈上世界强国的台阶,必须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晋煤集团煤化工事业部副总经理亢树新这样认为。
亏损背后隐藏五大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氮肥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在总量增长、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已成为世界最大氮肥生产、消费和贸易国。但与此同时,长期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主任苏建英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尿素产能年均增长达到5.1%,新建产能3060万吨,退出产能不足1300万吨,产能过剩达1000万吨。产能过剩导致企业运营困难,盈利能力下降。“十二五”期间,氮肥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2.38%,低于化肥行业4.73%的平均值,更低于石化行业6.53%的平均值。其中,2014年行业尤为困难,全行业亏损56.6亿元,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二是企业运营成本逐年上升。“十二五”期间,氮肥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成本明显上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相比2010年分别上涨了104%、32%、103%和107%,尿素等化肥价格持续下滑,企业运营成本逐年上升。“目前,尿素价格已跌破1400元/吨,甲醇价格跌破1800元/吨,也都只相当于2005年的水平,由于氮肥市场低迷,晋煤下属部分煤化工企业还处在亏损状态。”亢树新表示。
三是产品结构与营销服务不能满足农业需求新变化。据了解,目前传统的基础肥料品种齐全,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效专用肥料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施肥、水肥一体化施肥等要求。企业在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上缺乏创新,对市场重视度不够,没有建立起与农业生产主体变化相适应的专业化农化服务体系。产品结构落后与农化服务不足,致使氮肥利用率较低,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只有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0%左右的水平。
四是对外贸易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强。2014年尿素出口量超过全球贸易总量的30%,硫酸铵出口量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35%,氯化铵占比更是达到90%以上。但在对外贸易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强,没有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化肥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
五是政策调控严格急速推进市场化步伐。近年来,政府新的宏观调控思路和调控方式,加速了行业市场化进程。氮肥行业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都将面临取消;安全节能环保压力大,新建化肥项目投资增大。“今年国家开始逐步取消化肥生产优惠电价,到2016年4月20日将全面取消,企业生产成本将会大幅度推高。就目前情况来讲,化肥企业生产用电每度价格已提高0.1元,致使合成氨、尿素生产成本分别增加76元/吨、65元/吨。以晋煤的生产规模来讲,预测将增加成本13.84亿元。再加上原有增值税免税等政策的取消,晋煤集团化工产业生产成本全年将增加近16亿元,明年预计将增加近20亿元。”亢树新担忧地说。
重压之下肥企谋求转型
那么,重重压力下,化肥企业如何布局转型升级?面对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少化肥企业已开始围绕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拓展化工新材料产品集群;实现传统装置的升级换代,改进产品结构等多方面下功夫,并积极规划好“十三五”甚至未来更长时间的转型发展。
在转型发展中,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把产业链和产品链的延伸作为主攻方向,并运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焕发出重生般的活力。
据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清介绍,己内酰胺高度整合了公司已有的合成氨、氢气和硫酸资源,生产所需六大原材料只有苯需要外部采购。生产成本较同类装置降低20%左右,每年仅原料费用就可节约2亿元;硝硫基复合肥项目通过把廉价过剩的硫酸铵转化成俏销的硫酸钾,利用合成氨的深度加工,生产出高端、可替代进口的硝硫基复合肥,每年可节省生产成本1.2亿元。此外,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固体废物和盐酸生成,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又解决了副产盐酸的难题。
“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巩固竞争优势,发挥协同效应是企业未来转型方向。我们将继续巩固化肥产品,丰富品种,延展功能,保持第一梯队不掉队;适时发展低碳烯烃项目,大力开发醋酸与烯烃关联高端产品,积极拓展化工新材料产品集群,探索介入精细化工产品领域,主要产品做到行业最优秀。”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景宏表示。
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把转型的重点放在实现传统装置的升级换代,提高肥料复合化率,改进产品结构。
“我们始终以‘坚持化肥、做好化肥’为方向,通过对传统固定床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新乡45/80、新疆28/48合成氨尿素系统,提升先进装置控制水平,同时积极做好化肥产品升级高效肥,提高控失尿素、腐植酸、微量元素肥占比,发展硝基肥、专用配方肥、套餐肥等复合肥。”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庆金介绍说。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延滨表示,鲁西化工将以两个氮肥企业退城进园为契机,实施原料路线和动力结构调整,采用粉煤连续加压气化、低压合成技术,蒸汽轮机驱动压缩机,实现传统装置的升级换代;按照“减量置换”原则,建设4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用于生产硝基复合肥、尿素硝酸铵液体肥料;做优普通尿素、缓释尿素、车用尿素等现有尿素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要深入开展配方施肥,开发尿素硝酸铵溶液、硝基复合肥、硝酸铵钙、增效肥料、水溶肥等高效、新型肥料,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晋煤集团将坚持‘煤化联动、优肥扩化、夯实基础、创新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重点做好‘优肥扩化’工作。一方面,原则上不再扩张尿素等基础化肥产能,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化解成本上升因素,不断优化已有系统运行;因地制宜提高肥料复合化率,改进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新型煤化工和高端精细化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亢树新表示。
与晋煤集团相似,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也将转型发展的方向聚焦现代煤化工和延伸发展精细化工,为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提供原料支持。
据了解,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将以传统煤化工为基础,重点建设30万吨/年煤基乙二醇联产1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项目,发展现代煤化工和延伸发展精细化工;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建设1.5亿Ah/年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及关键材料、3万吨/年锂电池电解液高纯溶剂、3万只/年车用压缩天然气(CNG-3)气瓶项目;同时建设500吨/年聚苯硫醚树脂及其复合材料、500吨/年电子级气体材料、1万吨/年氯化聚氯乙烯、1万吨/年氯醋共聚树脂项目,向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进军。
阳煤集团将投资773亿元实施“三个一百”战略,即百万吨煤制乙二醇、百万吨煤制烯烃、百万方煤质天然气项目。
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则将以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发展清洁、高效的新型煤化工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和专用肥料等产业。2015~2019年一期工程将要建设26万吨/年苯乙烯、6万吨/年环氧乙烷及其配套工程项目、5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以及合成氨改造联产天然气项目等。
转型过程面临重重困难
虽然煤头肥企转型发展方向已经明确,但不少企业反映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一系列的困难。
首先,项目发展融资难度大,给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尿素等氮肥产品价格持续下滑,生产要素等刚性指标增加,氮肥生产利润不断下降,氮肥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再加上煤化工项目大多投资大、建设期长,在资金需求上缺口较大,融资难度大。
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潘家成举例说,目前公司资产总额38亿元年销售收入近41亿元。而其重点发展的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区项目计划总投资达212亿元,其中一期工程计划投资就需要78.1亿元,而该公司系非上市企业,现有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融资成本偏高,这为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其次,产业升级缺乏技术支撑。
苏建英指出,我国化肥行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较低,即使一些技术比较先进的企业,研发投入也不足销售收入的20%;创新人才缺乏,缺少集聚人才的激励机制;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步伐缓慢,没有形成创新合力导致行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难以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中国氮肥行业重引进、轻吸收,重模仿、轻创新,许多关键技术装备依赖进口,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再次,市场产能过剩、资源与环境约束收紧。苏建英表示,化肥市场产能过剩严重,短期内无法消除,再加上我国资源环境的形势较为严峻,用水指标更加严格,脱硫脱硝压力不断增大。目前氮肥行业仍有50%左右的企业没有达到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对新建企业准入值的要求,所以资源与环境约束指标也成为化工企业发展的“紧箍咒”。
特别是今年以来,苏新能源公司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伊犁新天2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山西潞安煤制油项目的环评报告相继遭到环保部驳回,引起业内震动,日益收紧的环保政策,也给一些本想向煤化工转型的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
转型还需政策保驾护航
为了克服氮肥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问题,业内人士纷纷呼吁,国家和行业应在产业政策、融资渠道、技术创新上为化工企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亢树新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氮肥优势企业的自主创新、原料结构调整、动力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环保治理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为氮肥产业创造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产业政策应侧重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氮肥企业与能源企业、农资流通企业的联合或兼并重组,整合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大型化和集约化的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引导落后的企业转产或关闭,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新建项目的审批管理,提高新建项目的准入门槛,严禁盲目建设。”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苏建英则表示,有关部门应积极研究化肥企业国际产能合作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此外,针对融资难的问题,苏建英建议,一是要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基金),支持和引导化肥企业转型发展;二是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参股、入股或设立化肥行业转型发展产业基金等模式,积极参与行业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在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化肥企业必须要从过去依靠要素驱动、扩大再生产规模的速度型发展,转向以技术和管理创新带动质量效益提升的内涵式发展,在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上下功夫。
氮肥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南(初稿)》中提出,将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一是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二是组建一批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合作平台,形成有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培育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全面进行大型先进装备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率先形成“坚持化肥、走出化肥”的特色产品结构、产品成本和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带动行业加快科技创新。
晋煤集团煤化工研究院副院长楚可嘉表示,今后公司将重点加强煤气化工艺研究,在适合晋城煤的新型气化技术上取得突破。在5~10年内,在煤气化、煤基合成化学品领域形成若干项占据制高点的专有或专利技术。争取到“十三五”末,专利受理和拥有量超过300项,并适时引进若干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语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