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家常慨叹:“化肥的日子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冬储至今仍未见明显起色,这比前些年正常时候已经晚了月余。而且氮、磷、钾以及复合肥几乎全行业陷入低迷,价格不断下跌,回想当年尿素“限价”,回想当年肥价“过山车”,回想并不是很久前硫酸钾“火”光冲天……现在怎能不叹?!
目前港口市场进口氯化钾的价格形势十分混乱,有的报价依然留恋在不可能的高端,有的传闻已低到不忍相信的地步,还有很多欲语还休报不出来价格,所以对于分析师来说真的已经很难统计什么主流价、成交参考价了。继续挖掘低价以彰显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事情在售价已低于成本时,就是落井下石罢?当然任何时候分析都应该是理性公正的,不过这个时候,我只是选择以一篇没有价格的文章来特殊地点评一下钾肥市场。“风光不再钾天下,成本上升价却崩。冬至春远内外冷,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里你不会看到一个价格,只能看到形势与趋势,但希望有些话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为啥这么惨?
首先,近几年化肥市场供应过剩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从氮磷等出口品种扩大到钾肥这样的进口品种。钾肥的过剩,主要来自于自身产能的迅速增加和贸易商间的竞争。当然,我们是要肯定自给率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因为这增加了我们的话语权,能让农民得到优质而便宜的钾肥。只是我们的钾肥事业还处在不够成熟的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产能的扩张是必要的,但是有时难免因掌握不好速度而变得有些盲目,竞争有时过激而变得无序,于是就出现了本不应该的存在的过剩,甚至经常出现恶性循环。
其次,国际市场钾肥也存在过剩,因为几个大鳄也都不断在增加产量,意图称霸钾肥的天下,市场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但他们的扩张有时也已是骑虎难下的。于是,扩产、减产、收购、裁员这样的风波年复一年不断上演。而因此出现的国际钾肥价格的波动,对于我国这样的进口国而言,影响自然是不容忽视的。正因为巴西进口量有所减少,其大颗粒钾肥的价格已经低于很多地区的标准钾价格,东南亚小国现货价格已低于一直号称国际价格洼地的我们,所以国内市场看空明显,观望观望再观望,有需求都难以释放。
第三,今年的大环境实在不佳,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进入新常态,人民币汇率贬值也不利于钾肥进口,粮食价格下滑整体化肥市场皆受打击,目前市场要信心没信心,要资金没资金,如何能好?因为经济减速而造成的笼罩在全球的阴霾,使化肥行业不可避免受到了冲击,钾肥自然难有好的表现。在硫酸钾市场,很多业内就认为,最惨的时候可能要等到明年春后,也许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
咋办?
首先,别冒进,但也不能太悲观。什么叫大势?现在落就是大势,不要以为自己多聪明,非要玩个“沧海横流”,别到时候英雄没做成,却成了落汤鸡。但什么都不做,一味观望当然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做好市场调查,尽力去了解上下游的库存,知晓上游的成本和行动,掌握下游的意向;还要做好宣传,越是没有信心的时候,广告就越有可能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个广告与策划本身的形式与质量是很关键的,要找好平台合作,比如中国化肥网(现在啥电视节目不做广告哇!再说都说了广告必要,好说咱也是农资人,自己不借机做一个,实在天理难容,哈哈)。
其次,别盲信人脉,要谋求共赢。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在到了近乎生死存亡的时刻,人脉就不一定有用了,与其请客送礼花钱联络感情,不如用那个精力和财力,去想办法改变一下传统,找一条共赢的、更有前途的营销模式,或许才更容易杀出重围。比如电商,尽管彻底改变行业难题似乎还言之过早,但是在混乱低迷的行情下,解决一些企业的困难是极有可能的。
最后,不能寄希望于政府政策了,领导们一说啥,咱就吵嚷着“不能一刀切”,这些都是无意义的可笑的事情了,很明显政策是指向市场化的,一些苦果也是前面综合种下的因,对与错已经不太重要,因为已成了瘤,所以不得不切;也不能再说什么“摸石头过河”啦,都已经是在风口浪尖上了,再优柔寡断就被拍水底下去,成了别人的垫脚石啦!
也许有人说了,上面一堆废话说了等于没说。那实在太可惜了,因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子,道理大家都懂,但认真去做的人却少之又少……仅此一篇没有价格的分析,聊表对肥市的忧虑和希望。(阿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