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如火如荼的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油等煤制天然气企业,如今都面临着成本高、效益低的发展瓶颈,这些瓶颈极大地制约着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作为煤化工近几年的关注热点,其核心煤制天然气技术始终未能真正突破运行成本高、收率低等方面的弱点,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
近日,不少煤制天然气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煤制天然气企业能否依靠新的煤制天然气技术实现突破,已经成了该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备受外界关注的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公司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后续(二期)开车情况有了新进展,计划于2016年下半年投产,届时年产能有望达到26亿立方米以上。同时,因手续、资金等原因搁置的内蒙古鄂尔多斯3家年产能共12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作为煤制天然气的代表,其大范围启动标志着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煤制天然气企业能否实现飞跃式发展,就要看该行业重要设备和技术能否实现重大突破。煤制天然气行业的核心设备和配套技术,是实现节能降耗的主要创新手段。要实现清洁环保,长周期稳定运行,企业必须在这些重要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和创新。这也是煤制天然气企业在低迷市场环境下的希望,也许‘十三五’煤制天然气企业离春天已经不远。”内蒙古北控京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宗海军这样表示。
“业内常常感叹,技术就是生产力,新技术的突破能改变一个行业。这也是我们今年的重要工作。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突破,把鲁奇气化炉产能和技术升级,降本增效谋发展。”河南煤化集团义马气化厂党委书记郭华明说。
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公司技术部负责人申钟钻表示,国内目前部分煤制天然气企业使用的鲁奇炉设计能力为38756标准立方米/小时,最大能力为42000万标准立方米/年,运行压力为4.0MPa。经过实际运行结果显示,实际压力保持在3.5MPa左右较为经济和安全,并且对入炉粒煤要求较高,成本较大。开发低排放、低耗能、低煤种要求的气化炉,在煤制天然气企业缩减投资提高效益上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据了解,目前煤制天然气企业为了实现节能降耗,已经在技术创新和突破上下工夫。郭华明表示,今年义马气化厂与赛鼎工程公司共同启动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项目),即大规模碎煤加压气化技术与示范项目配套公用工程的技术方案。该项目针对煤制清洁燃气重大技术需求,进行新一代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低氧耗的大规模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形成成套产业化技术。
“项目以赛鼎公司为研发主体,煤制天然气公司承担示范装置建设和开车试验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装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国家首台Φ5m、6.0MPa、120千克/小时碎煤加压气化炉。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备案等工作已顺利完成,正在进行设备设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大规模碎煤加压气化技术示范基地,在国内煤制天然气企业广泛推广。”郭华明自信地表示。
据河南煤制天然气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此次研发的大规模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工业示范装置中气化炉气化温度≥950℃,单炉投煤量≥1500吨/天,装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国家首个装置规模较大、运行效率较高的大型碎煤加压气化炉,单炉年消耗78.4万吨煤,产气量88000万标准立方米/年。从清洁环保、节约成本等方面,对国内煤制天然气企业转型升级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申钟钻认为,煤制天然气企业在主体技术实现突破的同时,相关配套技术也应及时跟上,才能主附并用,可持续运行,起到综合降本增效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气化炉出口粗煤气中含有24%~36%的二氧化碳,通常约70%~80%的二氧化碳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并且造成环境污染。如何回收利用这部分有价值的二氧化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煤制天然气企业正在进行气化炉技术改造,不仅能提高气化反应碳的有效利用率,减少高压蒸汽消耗,节省大量能耗,减少污水产量,还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已投产煤制天然气项目面对了不少的质疑,赛鼎工程公司董事长张庆庚认为,客观来说,煤制气的发展的确出现了问题,但离失败还太远。现在不管是大唐项目、还是庆华的项目,都在正常运行,怎么能叫失败呢?现在煤制气主流程没有原则性问题,但细节还需要努力提高。现在看来,原来类似的煤化工装置规模较小,放大到如今大工业级别,其中带来的影响大家是估计不足的。原先一些化工项目运行中逸出硫化氢,但由于量比较小,对周边影响不大。如今煤制气动辄几十亿立方米,虽然符合排放标准,但气化环节产生的硫化氢总量增加了,气味能扩散很远,另一个气味来源是后端煤焦油中的萘,这种物质容易挥发,也会产生气味。气味问题是目前煤制气最新遇到的问题,新建工厂必须要考虑处理措施。如果不收集处理,就会产生环境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