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和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共同举办的“经济形势分析专题报告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此次报告会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武希彦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宏观经济室副主任、研究员李国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处长王胜民,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处长张凡,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处长仲鹭勍,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处长赖晓东等领导出席会议,围绕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和农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解读,分别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化肥行业转型、科学施肥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课题进行深度解析和阐述。
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常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现代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农业技术进步,离不开调结构、转方式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在报告会上,李国祥介绍了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形势和特点,也解读了未来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方向和国家实施的政策,对未来的农业发展现代化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他表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在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经营规模,体现‘谁多种粮,就优先支持谁’。”王胜民在会上对今年的农产品价格趋势、国际市场影响因素进行解读,同时还对我国农产品的未来目标价格进行预测分析。他认为,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增加农民收入,才是未来我国农产品的发展方向。
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三大目标,一是粮食安全可持续,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仲鹭勍认为我国粮食供给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二是农民增收可持续,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仍比城镇居民低1.89万元。三是资源环境可持续,仲鹭勍建议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
仲鹭勍在报告会上指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源于农业连年增产增收,生产力水平迈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在增长,这无一不体现了我国已具备发展农业可持续道路的条件。此外,资源约束加剧、生态环境亮起“红灯”,这两个“紧箍咒”均倒逼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化肥行业转型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磷复肥产业发展非常迅速,肥料品种不断增加,新型肥料层出不穷,过度施肥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给土壤和大气带来污染。国家积极倡导科学施肥,国家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国内化肥需求增长驱动不足,传统耕作方式难以为继,市场需求增速相应放缓。
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当前中国化肥行业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推动行业化解产能过剩、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和优化原料结构、推动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提高创新能力、提升节能环保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中国化肥行业“由大变强”。
张凡在报告会上介绍了化肥行业转型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措施。在化肥行业的转型升级方面,她表示,化肥企业要研究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发展改良土壤、改善作物品质的肥料新品种,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化服务,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市场,切实提升行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赖晓东认为,要正视化肥行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产销对接和模式创新,共同推动磷复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他说,产能过剩严重和市场需求放缓已经成为化肥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经营业务中,把企业利益和国家政策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只有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变化情况,才能获得更多地发展机遇和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李阳 胡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