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促进水肥一体化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探讨“十三五”期间节水节肥高效农业的健康发展,由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诺贝丰(中国)化学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水溶肥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办。在本次论坛上,水肥一体化政策、技术、产业链等都是热议的话题。记者在会上感受到,中国农业在“十三五”有望迈入水肥一体化时代。
国内政策再加码
近两年来,围绕水肥一体化的政策层出不穷。工信部赴山东调研水肥一体化推广进程时提出要加大对水肥一体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并建议尽快出台相关补助补贴措施。农业部等部门提出水肥技术有助于节水节肥、环保高效,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按照国家《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中国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总体化肥使用量,从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鼓励缓控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发展。“十三五”期间,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将新增8000万亩,实现总应用面积1.5亿亩的目标,水溶肥料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对此,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指出,农业部已经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这也吹响了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促进农业向可持续发展进军的号角。
记者了解到,目前工信部、农业部、水利部等多部门已经加强了水肥一体化“十三五”发展政策研究和沟通工作。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是应对当前中国农业缺水的现实。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顾涛在会议上介绍说,中国高效节水形势严峻,目前河北等地的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肥一体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更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的“一号技术”。
业内专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治理新思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0年的0.50提高到0.53。如何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精准灌溉已经成为“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流趋势。节水灌溉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55%,节水灌溉率达到64%。更重要的是,“施肥”将会成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的重要功能,这也为水溶肥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业内专家预测,随着“十三五”国家对于水肥一体化政策的倾斜,水肥一体化技术未来要从设施农业走向大田农业,从经济作物走向大田作物,从高端定位走向平民普及,从旱区普及到全国。水溶肥未来的发展将以需求为主,以“农户”为突破口。尤其是水肥一体化的自动化管理技术,在“十二五”期间有了大量技术积累,将成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对象。
高速发展的国内水溶肥行业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水溶肥料行业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市场混乱。水溶肥产品良莠不齐,缺乏主导品牌,有些厂家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二是质量偏低。研发基础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肥料潮解、结块、染色不均、杂质过多、水不溶物含量不达标等现象较多。三是配方不科学。不少水溶肥沿用复混肥配方,缺乏与作物需肥、土壤性质、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充分结合,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四是价格居高不下。水溶肥料价格远高于普通复合肥料的价格,尤其是部分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再加上试验示范和推广宣传不够,农民不愿意接受。
国外经验可借鉴
资料显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发达国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以色列等农业发达国家更是将滴灌施肥等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其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达98%以上。在澳大利亚,2007年设立100亿澳元的国家节水计划,其中的一半用于发展灌溉设施和水肥一体化。美国是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25%的玉米、33%的果树、60%的马铃薯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反观国内水肥一体化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差距较大,目前中国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不到1%。据测算,如果到2020年中国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发展到1.5亿亩,年可节水150亿方,节肥75万吨,总节本增收900亿元。
以中农业合作交流中心首席代表Kovtun Valery(科凡)表示,以色列出口额的60%是农产品,其中以经济作物为主。以色列严重缺水,三分之二的土地干旱,农业人口少,耕地少,每年可用水只有15亿立方米,这些自然条件决定了以色列用水成本高、人工成本高,必须发展高效的节水灌溉体系。在干旱农业方面,以色列已经领先世界,再处理污水占灌溉用水的60%。以色列高效农业的领先不仅仅体现在硬件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熟的数控技术体系也相伴而生,节水农业已实现全自动化、数码监测和手机控制。水肥控制直入根系,毫无浪费。农民不需要去地里,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就能了解作物生长状况,控制水肥灌溉,实现全部数字化控制。科技改变农业。以色列自1992年与中国在节水农业上建立合作,在北京建立了水肥一体化示范中心。自2001年起在新疆大力推广了节水灌溉项目,现已占新疆农业规模的70%。2016年,中国的多个省份将投入大量资金推广节水灌溉设施。
西班牙大学灌溉管理教授Jorge Garcia Morillo认为,水资源匮乏与分布不均是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由于中国农业较为缺水,这使得节水农业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目前全球完善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在硬件上需要自动控水设备、水肥供给设备、土壤墒情监控设备共同组成;软件上需要定制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并且做到手机APP远程监控。除此之外,各方也应非常重视农民的培训和教育,为他们建立了交流的平台。我们还将新能源技术加入到水肥一体化体系,解决作物对积温的需求,从而打造节能节水的整体解决方案。
领军企业已出现
近年来,水肥一体化因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省工省力效果显着受到市场的青睐。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庆指出,截至2015年8月20日,农业部水溶肥料产品(正式、临时)登记数量达到6869个,较2014年的5700个增加20%,增速十分可观。“十二五”末,中国水溶肥产能达到700多万吨,但产量仅310万吨,产能发挥仅43%。一方面是庞大的产能,一方面是前景极佳的农业市场。杜森认为,中国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已经超过7000万亩。水溶肥料是水肥一体化的关键一环,没有高质量的水溶肥料,水肥一体化技术就难以落实到田间地头。随着水肥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对水溶肥料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目前,水溶肥料新产品研发如火如荼,金正大、深圳芭田、新都化工、鲁西化工等一批大型肥企涉足水溶肥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为肥料行业转型升级、走出产能过剩困境开辟了新路径。
除了本土企业不断深耕外,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产品和经验引入中国,让中国农业在“十三五”期间获得更快的发展。中外合资企业诺贝丰(中国)化学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着这样的努力。诺贝丰(中国)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刚介绍,诺贝丰(中国)化学有限公司是由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正大”)与以色列大型财团联合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7亿元人民币,成立于2013年。公司专注于高端水溶肥的生产与销售,为中国现代农业提供水肥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作为中国-以色列农业全面合作的典范,诺贝丰计划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打造全球最大的水溶肥企业。
产业链需打通
在水肥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面前,对水溶肥的质量提出较高要求。业内专家指出,水溶肥料与普通肥料相比,用于水肥一体化的水溶肥料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水溶性要好,用于滴灌的水溶肥料一般水不溶物要小于0.2%,避免对过滤器、灌水器造成堵塞。二是溶解速度快,要能在常温条件下迅速溶解,减少农民田间操作时间。三是与灌溉水的相互作用小,不造成灌溉水pH的剧烈变化,不与钙、镁等离子形成不溶物质。四是对控制中心和灌溉系统的腐蚀性小。
诺贝丰(中国)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颜世来告诉记者,供给侧改革对于水肥一体化趋势来说,就是将“产品经营”转变为“产业链经营”。水溶肥企业不仅要做产品,还要打通产业链,打造农业整体解决方案。如今最热门的农资互联网,在未来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工具,成为产业链平台的血液。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正在发生的新一轮施肥技术革命。诺贝丰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产品、技术和理念引入中国,可谓顺势而为,为行业而生。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认为,好产品必须配套好技术、好服务,这样经销商才有可能扎实推广下去。同时,水肥一体化解决方案离不开设备。水肥一体化的关键设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滴头、施肥器、实时监测设备、过滤设备、控制系统。这几项关键设备必须根据土壤、作物的特点,科学选择,合理配置,并且要做到定期检查与维护。他认为,未来规模化农业对肥料需求的实质,是“专业的产品组合”加“专业的技术服务”,也就是现在热门的作物生产完全解决方案。未来肥料市场将逐步回归理性,过度包装将受到抑制。肥料高效化、施肥模式化、配方简单化、产品功能化、成本节约化,生态环保化都将是未来水溶肥产品的发展趋势。(农资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