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四川金象化工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旭初
嘉宾观点:
在化肥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农资企业举步维艰已成为常态,液体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形成了难得的倒逼机制,那些高耗能、高成本的化肥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而一些产品创新、节能环保、低成本的优势企业将逐步登上市场舞台,农资企业将会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新局面。
市场支撑依然乏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受到化肥行业的政策优惠减少、粮食价格暴跌、需求不旺等因素的影响,让2015年化肥行业变得甚为艰难。然而,面对供应过剩再遇新增产能的大环境,也使得2016年的农资企业继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
从2015年下半到2016年1月份,化肥市场整体呈现跌势。尿素方面,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的小颗粒主流出厂报价跌至1220-1270元/吨,山西地区的小颗粒主流出厂报价已经跌至1200-1220元/吨的低位;磷肥方面,由于下游需求太差,目前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一铵市场仍然疲势难改,55%粉状一铵价格已跌至1950元/吨,64%二铵主流出厂预收2400-2500元/吨,二铵企业销售压力较大,多数企业计划降低开工率来降低库存压力;钾肥方面,盐湖钾肥60%晶到站报价2080元/吨,较之前下调了220元/吨,62%白粉主流报价2200-2250元/吨,总体来看钾肥价格下行之势未变,钾肥行情仍不理想。
四川金象化工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旭初分析了化肥市场不景气的原因有:第一,化肥行业产能过剩。我国目前总的尿素产能是8000多万吨,但我国的尿素需求是6000万吨,也就是说我国尿素产能多出30%,尿素产能亟需消化。第二,新的产品冲击尿素市场。生物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由于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而传统的尿素因为利用率不高,造成土壤的板结、大气的污染、水域的污染等问题。因此,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尿素的用量会逐步减少。 第三,农民购肥积极性差。2015年,农业虽然丰收,但农民收入没有增收,玉米、小麦收购价格和大宗农副产品价格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民收入减少了1000亿元,农民收入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种粮的积极性,农民的购肥积极性也就相对减少了。
李旭初表示,价格运行方面,冷清的化肥市场以至尿素的市场价格跌至“谷底”;开工方面,目前开工率相对较高,致使年内尿素整体产量有增无减,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亏损;储备方面,由于尿素市场的产能过剩导致了内销行情低迷,企业对后市没有信心,工厂的储备也受到资金的影响,冬储的积极性并不高涨,这种局势期待春节后备肥的小幅缓解。
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关键
近年来,随着化肥产能的不断过剩,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肥料市场倒逼着化肥企业不断创新突破,走差异化之路,实现转型升级。
在李旭初看来,如今对企业而言,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关键。面对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大势,一方面要产品创新,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他说,四川金象不断升级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广多种液体肥、硝硫基复合肥、水溶肥、UAN等产品和品牌;不断增值和改良尿素,利用推广的化肥新产品来创新农化服务,将更专注于液体肥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不同作物不同时期,量身定制产品和定制式服务。
李旭初还强调,在化肥产能过剩、产品过剩的情况下,农资企业举步维艰已成为常态,液体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形成难得的倒逼机制,那些高耗能、高成本的化肥企业将会被迫退出市场,而一些产品创新、节能环保、低成本的优势企业将逐步占领化肥市场,那些生产出顺应现代农业发现新型肥料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好,农资企业将会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新局面。
面对当前低迷的化肥市场,化肥企业只有转型升级,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