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啥样?买肥、用肥动动手指就搞定
4月15日,安徽省明光市石坝镇汪北村人声鼎沸。原来,中化集团携手农业部,在这里举行2016“中化情三农梦”中化集团农业服务现场会暨农业部种植业司、中化化肥农企合作推进配方肥应用,助力化肥零增长经验交流会。记者看到,中化化肥以“智能配肥机云端数据库电商平台农化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农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已在当地落地,并开始服务于当地农民和种植大户。
作为2015年工信部确定的首批唯一农资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是中化化肥在推动农资行业智能制造进程中,取得的又一成果。
动动手指肥料送到家
“经过我们明光市土肥站的前期测土工作,我们田里的土壤养分等数据都已经被中化化肥所掌握。只要我想用肥,他们通过GPS定位我的土地在哪里之后,就可以针对地块的养分情况和我所要种植的作物及作物各生长期的需要给我配肥。不仅花的钱少了,产量还高了。以前我一亩地要用100多斤其他品牌的复合肥,如今用中化提供的定制复合肥,一亩地只要80斤。”在中化化肥位于安徽省明光市石坝镇汪北村的智能配肥站前,种植大户朱孟杰告诉记者。
在智能配肥站的触摸屏前,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复合肥事业部副总经理陈亮讲解了生产定制配方肥的全过程。
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啥样?买肥、用肥,动动手指就搞定
图为中化化肥复合肥事业部副总经理陈亮正在演示生产定制配方肥的全过程。(本报记者郁红 摄)
“农民在种植前可以通过手机APP提出测土的需求,专家到现场进行测土后,把测土报告发送给农民,同时给农民提供这一地块最适合种植的作物的肥料配方。农民在电商下订单后,我们马上就会联系就近的智能配肥站,将原料送过去,在配肥站里马上就能生产配方肥,还可以根据农民的需要按时送到田间地头。”陈亮说。
记者看到,陈亮在触摸屏上任选了明光地区的一个村,然后又在这个村选了一块地,这块地中土壤的养分数据马上就显示出来,包括氮、磷、钾含量以及主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接着他选择了目标作物大豆和每亩想要达到的产量。随后这台机器就根据要求给出了配方肥的方案并现场进行生产。
在古沛镇的互联网 智能液体配肥站现场,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周海庭介绍说,互联网智能液体配肥的特点,一是种植大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终端或微信来查寻当地土壤信息,然后由专用软件自动给出适合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配比;二是种植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来控制液体配肥站的滴灌起止时间,在办公室中就可以通过手机完成一系列指令。
“今年以来,通过采用互联网液体智能配肥的方式,我们进行西瓜和辣椒套种所需要的液体肥料都由中化化肥提供。用肥量大幅降低,而且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提高。过去一亩地要用掉200斤的复合肥,现在只需5~6公斤的水溶肥料;原来园区用工要30人,现在只要用7~8个人。”明光市古沛镇高王村的村主任蒋道杭表示。
智慧大脑定制化配肥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总经理乔因国表示,互联网智能配肥项目,是中化化肥公司集成农业施肥大数据,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肥料配方、生产、施用以及农业综合服务的智能一体化的定制化生产供应模式,是智能制造在化肥领域的应用。其基本特征是智能分析、定制生产、科学施肥、信息共享、综合服务。
“智能配肥体系由云端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系统、智能配肥终端、综合服务平台四部分组成。我们智能制造项目的特点是把测土配方施肥的‘测、配、产、供、施’用互联网串联起来,实现网络管理,特别是将配肥环节变成机械化、小型化、标准化、智能化、网络化,将流程化、大批量的化肥生产,改造为离散式、分步式的生产和服务,只集中进行管理和运营,实现了低成本的大规模定制。等于中化化肥做了一个化肥版的‘3D’打印,给农民‘打印’出来科学、合理、好用的肥料。”陈亮自豪地说。
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啥样?买肥、用肥,动动手指就搞定
图为中化化肥工作人员操作智能配肥站的配肥机生产配方肥料。(本报记者 郁红 摄)
记者发现,该肥料的生产运行流程是以磷酸二铵、氯化钾、尿素为基础原料,根据大数据处理结果,并匹配不同的标准化化肥母粒,采取灵活的掺混方式生产复合肥,实现了化肥品类配方的全覆盖,既满足了农业生产的个性化需求,也减少了复合肥二次造粒带来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据介绍,为了推进智能农业服务平台设计建设推广尽快落地,中化化肥打造线上与线下多种手段相配合的一站式、全程化的智能服务体系。
在农化服务配套上线方面,中化化肥计划同步开发农化服务的PC端和移动端,整合线上线下及公司内外资源,发挥公司分布全国的300余名专业农艺师的力量,为农民提供专业化可定制的服务:整合厂商、经销商以及合作的科研院所的农技服务资源,结合中化化肥自有专业团队,为农民提供专业化服务;整合中化化肥呼叫中心,将行业专家与终端农户进行对接;利用远程视频技术,开办中化远程农业培训学校;对经销商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经销商服务能力。
下一步生产使用全追溯
中化化肥总经理助理马跃透露,为深化农企合作,加快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使用,助力化肥零增长,2016年,中化化肥计划在全国建设50家智能配肥服务站;到2018年,建成1个全国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布局1000个科学施肥服务中心,初步形成农企合作、农民受益、多方共赢的智慧农业服务网络。其中,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拟计划在明光、萧县、泗县和桐城建设4座智能配肥站和农业服务中心。
“今年我们还要做肥料追溯系统,在出售的肥料袋子上设置二维码。将来农民买到肥料以后,拍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自己买的是在什么时间、在哪里生产、什么配方的肥料。下一步与原材料生产的联网打通后,他们还可以看到原材料是在何时、何地生产的,实现化肥生产使用的全追溯。”陈亮表示。
不过陈亮也谈到了目前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要对设备和网络系统实施再升级,二是要不断获取农民的信任,吸引和组织农民到公司的配肥站来下单,困难也不小。现在虽然有电商和手机APP,但是推广却不容易。因为目前国内的种植主体还是“386199”(老妇幼)部队,人员和年龄结构影响了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另外,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现在我们的项目是先为能够上网的农民提供服务,我觉得再有五年左右时间,中国的农民能普及上网了,项目推广起来就会很容易了。”陈亮表示。
链接:中化化肥智能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中化化肥新一代智能农业服务平台应用了物联网技术,通过集成农业大数据,实现种肥配方、生产、施用智能一体化,为农户提供了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及配套支撑,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线上与线下多种手段相配合的一站式、全程化的智能服务体系。
——产前服务: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综合解决方案。
一方面,基于云端数据库的积累,智能农业服务平台能够将土壤养分信息、作物营养配比与农户特征数据充分结合,智能分析农户的实际需求,为农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农业投入品整体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提供多样化的电子商务交易体验。客户在确定种植方案后,可以选择通过农易宝PC网站或者手机APP等多种电子商务渠道确定农资订单,体验快捷、便利的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
——产中服务:一是提供标准化信息推送。通过中化化肥农化服务官方微信及手机报等方式,每天向农户推送农资、农技和农产品信息等,并调动云端数据智能处理功能,对一般性的信息需求和标准化、大众化的农化知识问题,通过系统机器人进行实时交互处理,随时随地满足农户需求。
二是提供定制化农化服务。整合中化化肥基层农化服务人员、农林系统农艺人员和合作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强大的农化服务专家团队,通过条件筛查、定位信息等方式匹配专家资源,以线上互动、拍照检查等形式实现远程服务。对于必须上门服务的农户,系统提供O2O服务预约功能,提高线下服务的精准度。
三是提供全程种植技术辅导。根据农户需要,服务系统可以提供种植全程跟踪服务,匹配对应的专家,调动各种资源对农户从种到收全过程提供主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统服务。
——产后服务:一方面提供农产品销售撮合服务。中化化肥希望发挥自身信息资源优势,计划通过在电商平台开辟农产品供求信息专栏、促进需求信息与农业生产直接对接等方式,并将供求信息通过微信平台、可定制服务开发等方式最大限度公布,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农业全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进行服务结果与产品数据库、算法研发的互动。
中化化肥还将进行数据的再积累,保证化肥智能制造服务系统的及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