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日前发布消息称,截至2015年,我国已建成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煤粉气化、水煤浆气化合成氨产能1192万吨,占连续气化合成氨总产能的55.3%,比“十二五”提高了30.2个百分点。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合成氨生产工艺取得重大突破,也意味着新工艺氮肥不再是市场的点缀和小众,而将逐渐演变为市场的新秀与主角。
纵观氮肥市场各种影响与制约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十三五”时期新工艺氮肥会迎来快速扩张期。
首先,氮肥市场各路诸侯竞争加剧,产品成本成为博弈利器。
作为大宗产品,当下氮肥市场聚集着多元的投资主体。其中,国有资本凭借原料煤和资金优势占据传统氮肥龙头地位;民营资本则凭借技术优势在新工艺氮肥领域后来居上,占据价格主导优势。
特别是水煤浆粉煤气化技术,由于其生产具有原料煤差异化、低值化的特点,加之原料转化率高达98%以上,因此单位产品成本较传统尿素低400元左右。
不论是从经济发展规律洞察,还是从科技进步趋势考量,新的生产方式取代旧的生产模式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样,价廉物美的新产品替代传统产品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从这个角度看,新工艺氮肥最终成为市场统领将毫无悬念,而传统工艺氮肥式微乃至退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环保约束越来越大,排放成为传统氮肥的发展瓶颈。
众所周知,传统固定床造气工艺存在原料转化率低、污染排放高的弊端,成为当前企业的主要瓶颈。同时,继污水处理需支出巨额资金后,脱硫、脱硝等环保支出也让企业不堪重负。
而水煤浆气化技术在高温条件下,萘、酚等有害物被充分燃烧,外排废水COD为60~70毫克/升,氨氮小于35毫克/升。显然,新工艺具备的诸多优势,除受到新上氮肥项目的青睐之外,对现有氮肥企业实施技改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再次,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市场蛋糕划分规则将重新确定。
零增长就意味着市场容量已封顶。因此,在市场蛋糕为定值的条件下,拼规模、拼产量将彻底没有出路,盈利才是王道。为此,氮肥行业持续多年的扩能热情将彻底降温,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会是更多企业的选择方向。
同时,在比较优势和赚钱效应的影响下,更多社会资本将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由此推进新老生产工艺氮肥的更迭速度,使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与蚕食。
综上,氮肥市场发生新老更迭是不可逆转的。但这种变化并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一些传统肥企可获取价格不断降低的原料煤,使之具有阶段性博弈的能力。所以,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氮肥市场还将呈现工艺多元化共存的特征,只不过各自市场份额发生变化将是明显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