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国家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中心研究员周波教授,他对功能性生物肥料的定义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解读。
揭开“生物肥料”神秘面纱
周波介绍说,从定义上来看,生物肥料 即为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 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 制品中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目前常见的生物肥料包括农用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其中农用微生物菌剂是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它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等作用;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生物有机肥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生物肥料可以活化并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即常规意义上的解磷解钾固氮等功能,活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给。同时可以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调节植物生长。另外,生物肥料还具有抗病性,能够产生多种抑病物质,如铁载体、抗生物质、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卵磷脂酶等物质诱导系统抗性。同时还具有解毒作用,化感物质降解转化、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有些微生物肥料的特殊微生物可提高宿主的抗旱性、抗盐碱性、抗极端温度、湿度和pH值、抗重金属毒害等能力,提高宿主植物的逆境生存能力。如VA菌根真菌肥料有一定抗旱能力、对锰的抗性。
生物肥料的施用应注意两项基本原则,即近根和营养。生物菌肥的施用方法较多,主要有拌种、穴施、基肥、追肥、蘸根、种肥等。不同肥料对不同的作物有最适宜施用方法、施用量和施用时间。科学合理地施用生物肥料,在盐碱地区可以进行盐碱地改良项目。据资料显示,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而在盐碱地区施用正确的生物肥料,可以使生物肥料成为盐碱地的“克星”。
生物肥料发展面临挑战
周波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对肥料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化肥价格上涨和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环境及农产品污染等原因,人们开始重视微生物肥料生产。有人认为,微生物肥料要想在众多商品肥料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为此,必须建立微生物肥料原料基地和供应系统,开发新微生物肥料品种、进一步提高其质量,发展微生物肥料加工工业,急需研制和生产微生物肥料专用机械设备,建立微生物肥料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微生物肥料科研、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工作,从而有力推动我国微生物肥料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而当前我国生物肥料发展的机遇与问题同时存在,尽管近几年来,国内的微生物肥料企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在工厂化生产中,普遍缺乏高效菌株,菌种资源缺乏,很多厂家的菌种都在利用同一个菌株,肥料品种单一,产生了一个菌种打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使用菌株不当也会带来安全隐患,一些厂家的生产菌种没有经过正规的鉴定就投入生产,也是一种不妥当的行为。其二生产设备陈旧。有许多生产厂是由已倒闭的小型酶制剂厂、味精厂、柠檬酸厂等改造而成的,其设备本身就效率低、能耗高,勉强生产,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其三技术工艺落后。有些厂家认为只要有了微生物肥料菌种,有了相应的培养基就能够生产出微生物肥料,缺乏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检测手段,有的甚至还是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绝大多数生产企业本身不具备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相应的研发人员,无法建立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其四生产管理水平较低。许多生产厂家没有一套完整的、健全的管理制度,也就没有建立真正的服务体系,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五市场上鱼目混珠,假冒伪劣屡禁不止。这些年来,一些所谓微生物肥料或生态肥料,一度统领江湖。尽管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清理整顿微生物肥料市场,但由于涉及地方、部门甚至小团体的利益,一些假冒伪劣微生物肥料产品仍充斥市场,严重制约了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宋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