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大会致贺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大会并发表致辞。这次大会将标准化带回了全社会视野的中心。而由中国主导制定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近日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控释肥料领域具有了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标准的国际化将带动产业的国际化。为解析中国控释肥行业在标准国际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宣贯、普及和传播该国际标准,中国化工报及微信从今日起推出“聚焦控释肥国际标准”系列报道,约请各方权威人士,就该国际标准的制定发表真知灼见。
标准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工信部一直都把行业标准视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各行各业而言,标准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大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中国正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当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标准滞后。标准国际化的滞后,又影响了我国制造业“走出去”和国际化的发展。去年我们在中东考察的时候,发现很多的中国产品由于标准和国际标准不接轨,致使在当地投标的时候受到很大的制约,这对整个制造业而言是个大问题。所以,这次中国率先制定控释肥国际标准,着实是开了一个好头,不仅能有力地促进我国控释肥产业国际化发展、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对于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化肥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要良性互动,能不能良性互动好,最直接的就是化肥产业能不能发展好。去年国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要实现零增长,为此,工信部专门制定发布了《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切实提升化肥使用效率和农化服务水平。缓控释肥作为环保高效的新型肥料,近十年间在我国发展迅速。在金正大等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把缓控释肥发展成为一个大的产业,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国和出口国。
标准化对于新兴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尤为重要。今年4月份,由我国主导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在控释肥料领域已具有了国际话语权,在相关技术开发和应用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有利于提升中国化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化工研究院、金正大等单位付出了很大努力,前后历时三年多,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重。
关于缓控释肥的发展,我认为有几点需要加以重视。首先,要加大缓控释肥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新一代缓控释肥产品,提高性价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需要,为实现化肥零增长和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为此,企业要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实现产学研联合攻关。鼓励以标准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特别要向优势基础肥料企业输出技术、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抱团发展,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要借助标准的国际化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标准的国际化有利于化肥业“走出去”,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化肥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建厂兴业。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化肥产业国际产能合作迎来了历史契机,缓控释肥作为先进技术、先进产能,更加可以抢抓先机。工信部对此非常重视,正在以化工行业为样本开展课题研究,化肥行业肯定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应有所作为的重要行业。我们希望化肥行业通过标准的国际化带动产业的国际化,进而带动整个化工行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赢得更大发展。
再次,要重视加强宣传,注重应用。一个好的标准制定出来了,但能不能实施好,首先需要得到行业的认可。控释肥国际标准尤其是如此,制定颁布只是第一步,后面实施和维护管理的工作更加繁重。就农化行业而言,国内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假冒伪劣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农村市场相对来说也更不规范。因此,标准化工作对农化行业意义更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