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铁路运输价格的接连上涨,一方面导致了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也迫使众多肥料企业在运输肥料时转而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海运。然而,运输量的急剧增多,使得海运价格也不断提升,这又进一步增加了肥料运输成本,导致肥料价格进一步上涨。另外,受公路限载令的影响,海上运输只能选择小货柜装货,导致货柜供不应求,海运公司甚至出现了爆仓现象,发货困难。
数据显示,海运价格涨幅已达40%以上,涨幅力度惊人,成为史上最大的海运价格涨幅,而且爆仓现象预估将持续到明年第一季度。据悉,当前各大船公司爆仓持续,船期已经排起长龙,直接导致海运费仍继续保持高价运行。
此外,本周以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需求止跌企稳,主干航线供需关系稳定。而受多数航商在北美航线上大力推涨运价影响,综合指数小幅回升。12月1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824.39点,较上期上涨3.4%。
运费的接连涨价,直接导致肥料成本直线上升,海运涨价肥料运输成本每吨增加50元以上。当前,无论厂家还是经销商,都对这轮成本涨价密切关注,尤其是海运的上涨,对于南方市场的经销商而言,直接导致其到手的价格上涨,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肥料的终端价格也将提升。
运输涨价的连锁效应持续发酵
自9月21日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实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专项治理》,将公路运力进一步压缩,过去部分采用汽运的肥料厂家,开始将运输方式投向铁路、海路运输,海路化肥运费整体上涨在所难免。
公路涨得火热,铁路紧跟着开始调价。近两个月来,各地铁路局相继出台铁路货运价格市场化定价机制调整方案,铁路化肥运价优惠被取消,加之煤炭、粮食等大宗货物季节性运输高峰的到来更让铁路运力紧张进一步加剧,铁路运力迅速吃紧,运价水涨船高。
铁路、公路涨价尚未唱罢,海运调价已然登场。“9?21新交规”实施后,国际集装箱遇到“超高”、“超长”的问题,而全国有几十万台超高超限的集装箱处于“超限、被罚,再超限,再被罚”的恶性循环中,大多数货车不敢上路,以海运为主的一些货物被滞压仓库运不出去。再者,据了解,由于历经近一整年的运价低迷后,各大船公司普遍亏损连连。临近年底,出于业绩压力考虑,许多船公司都在通过上调运价来拉升业绩。
肥料海运价格涨幅在40%—60%左右
由于运费上涨、原材料成本拉升,以及环保力度加强,肥料价格已经实现几连增,肥料价格疯涨已成为常态,尿素涨、钾肥涨、磷肥也涨,可谓是涨声四起,肥料价格上涨几百元每吨以上普遍存在。
据分析,此轮海运费涨价是‘9?21新交规’执行后的连锁反应,新交规限载之后,货多车少,汽运物流涨价,一部分肥料厂家承受不了汽运的涨价压力,转而选择运价更低的海运运输,使得海运运量增加,海运货量增多,船只不变的情况下,本来已经处于低价运营的船公司借机涨价接货。
对于肥料厂家而言,海运是大宗运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华南地区肥料厂家往往需要从当地进货,此次海运集体上调价格,对需要购买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华南肥料厂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前,业界已经普遍接受公路、铁路运输上涨带来肥料价格上涨的现实,以往此时多转为淡季,由于肥料看涨,如今仍处于旺季,出货量比较大。
不仅内销将受海运上涨影响,我国肥料进出口也将深受影响,港口贸易波动明显。据中国海关初步统计数据,今年1-11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肥料2503万吨,同比减少20.5%。其中,矿物肥料及化肥累计出口2401万吨,同比减少21.4%;累计出口金额58.98亿美元,同比减少39.3%。肥料进口方面,1-11月中国累计进口各种肥料719万吨,同比减少了25.8%。毫无疑问,海运价格的提升,无论对进口肥料还是出口肥料,都将提升肥料成本。与此同时,肥料进出口关税即将出台,在海运成本普遍上涨的情况下,业界普遍希望新的关税政策能取消或者减少肥料关税,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海运上涨致华南肥料经销商利润减少10%
广东一肥料经销商预估,海运运输的成本上涨,从山东半岛运货到广东为例,广东一带受海运成本上涨影响,大致将减少了包括广东在内南方客户5%以上的利润空间,再加上肥料厂本身因为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减少了10%左右。
算上时间成本影响,经销商最终到手的利润降大大减少,原先依靠海运长途运输优势开发的南方市场如福建、海南、浙江南部等地区,在此次海运运输成本上涨的影响,都受到了冲击。
业内专家认为,海运价格上涨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批发商转移产区,不再选择长途海运运输的产区和企业,转而投向价格和产品品质相差不多的周边产区。
时下,各大肥企正在紧锣密鼓开着年度营销大会,同时也是冬储进行时,厂家与经销商的博弈仍然在继续。由于很多经销商在近几年冬储连续亏本,连利息都没有赚回来,虽然肥料大涨,但经销商仍然不敢大量提前备货。厂家想要让经销商冬储购肥,但是实行的优惠政策有限,主要以打折为主。在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厂商也要考虑自身的利润空间,所以厂商实行大幅的优惠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