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中国农资市场整体状况预测
2017年新春伊始,新世纪以来第14分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指明了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三农”工作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和问题根源并存在于农业供给和需求两端,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因此,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本文将主要从供给端对2017年农资市场行情进行论述和预测。
从供给端看,一方面,产能过剩依然较为严重、低水平无序竞争依然较为普遍,行业洗牌、整合优化势在必行。以化肥行业为例,氮、磷、钾、复四大肥种总产能超过11000万吨(折纯量),而实际需求量每年仅约6000万吨(折纯量),产能过剩率接近50%。另一方面,行业整体缺乏竞争力,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产业亟待升级。随着安全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涉农相关优惠政策的取消,未来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加大对产品技术及品质的投入,短期内将进一步促使农资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及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而产业升级换代必须经历一定的磨合期。
对于在农资供给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化肥产品,我们将对其2017年的市场表现进行着重分析和预测。整体来看,化肥行业近两年持续低迷,主要肥种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下滑。氮、磷、钾等单质肥价格下降幅度均超过20%,其中尿素和磷肥价格下降幅度甚至超过40%;复合肥价格降幅也达15%左右。虽然岁末年初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受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有上扬趋势,但一方面各肥种价格会受制于生产成本而将稳定在合理的价格水平,另一方面也将受制于整个农资市场而使得化肥整体行情继续维持在低位运行。
二、氮磷钾及复合肥新型肥料的论述和预测
氮肥:2016年上半年氮肥行业遭受了历年来最严峻的考验,以山西为代表的尿素主产区价格一度跌至1050元/吨,为十五年来最低点。2016年最高峰时期退出、停产产能达1800万吨,实际产量较2015年下降1200万吨,虽然出口量较去年下降560万吨,整体供应量仍减少640万吨,供过于求得到大幅缓解。
按照目前开工率测算,2017年整体供应量将呈现偏紧态势,尤其在氮肥用量占全年用量40%的春季,局部市场将出现阶段性货源紧缺,加之国际市场也存在一定支撑,国内市场价格暂不存在大幅下滑的可能。但由于2016年高氮肥使用量的玉米价格大幅走低,将会造成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的大幅缩减,氮肥需求量将有所下降。
同时房地产行业的降温也将影响胶合板的使用量,尿素工业需求也会得到一定抑制。从供应角度来看,目前部分近期停产的尿素企业正在酝酿开车,甚至一些长期停产企业也有复产的计划,这将对市场行情造成进一步打压。总体来看,落后产能的淘汰是供给侧改革必须经历的阵痛,如果2017年落后产能大面积复产,不排除下半年市场价格将给氮肥行业再次带来重创。
磷肥:2016年以来,受产能严重供过于求、运费价格上升、行业优惠政策取消及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磷肥企业生产成本普遍增加,售价持续下跌,企业普遍亏损,磷铵行业已陷入低谷。
面对行业困境,2017年以来,部分磷肥企业加快创新转型,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新型增值肥料等措施,一方面减少磷肥产品市场供应量,有效缓解了供过于求的局面,销售价格有所回升,同时差异化产品经济效益明显好于普通磷肥,企业转型升级动力更强;另一方面,磷肥企业在技术交流、硫磺采购、肥料销售等方面的联系加强,磷肥企业行业自救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外,出口关税的取消从当前来看对磷肥价格尚没有明显支撑,但对于增强磷肥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出口效益、缓解国内供应压力仍有重要意义。还需关注的是,2016年开始的全国性环保检查在2017年将会更加严格。在此背景下,预计2017年磷铵行业会逐步走出低谷,缓慢复苏。价格上,需求旺季将保持相对稳定,淡季时窄幅波动。
钾肥:2015年下半年以来,受到经济形势及大宗商品行情的不断下跌、增值税复征等影响,国内化肥市场行情呈快速下行趋势。2016年,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成交到岸价格为219美元/吨,较2015年价格下降96美元/吨,也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价。较低的市场价格也刺激了需求的恢复,2016年四季度钾肥市场开始触底反弹,价格呈上行趋势。预计2017年钾肥市场将继续回暖,行情稳中向好。
复合肥及新型肥料:2017年,复合肥也将随同各大基础肥料价格格局进行相应调整。复合肥产品相较几种基础肥料具有更大的分销产品属性,从而价格也最为稳定。
但通过多年对复合肥价格波动与基础肥料价格关系的跟踪关注,我们发现除了在成本方面受基础肥料影响从而影响复合肥价格波动外,因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中,复合肥与二铵、农用钾、农用尿素等产品互为竞品,根据不同时期复合肥价格的性价比,在局部市场中将与对应竞品形成一定的替代关系,进而通过需求的变化反馈对价格进行调整,其与对应竞品的价格波动比率一直维持在一定的价格区间中。
因此,传统复合肥虽然价格较基础肥料稳定,但价格的传导性也将滞后地对其价格进行作用,从而跟随基础肥料价格进行区间波动。其中,新型肥料因其差异性往往在价格上更加独立,技术含量越高、可替代性越小则其价格受到成本和竞品价格的影响越小,往往也能为农民带来更好的使用增产效果,为供应链的各环节带来可观利润,这也是市场上主流复合肥厂家纷纷将研发和推广力量向差异化产品转移的原因。
而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中,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符合现代农业使用需求的差异化产品也越来越被日常认可,最终也将不断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占比和影响力。
另外,从需求端看,一方面,在国家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的背景下以及农民种植收益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下,对于农资的需求将进一步被抑制;另一方面,种植结构及生产方式的调整将提高农民对于科学种植的需求,新产品、新技术及农业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加大。需求端的“一抑一扬”值得农资从业者格外关注。
综上,2017年必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转型”、“调整”、“改革”等将成为2017年农资市场的主旋律。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未来我国农资市场必将在经历一场改革的阵痛之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农资市场的冰雪消融仍待时日。
预计2017年,我国农资市场整体上将在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下缓慢复苏。
三、2017年中国农资市场聚焦点
2017年,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仍将是中国农资市场的主要着力点,应重点关注和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焦化肥、农药“零增长”。从化肥来看,施肥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加快测土配方施肥的发展;精准施肥深入推广,通过农企对接,在粮食主产区和园艺作物优势产区开展大范围的机械深施技术、喷灌施肥、滴管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机肥代替化肥减量,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积极推广有机肥应用。
(二)聚焦传统农资企业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国家通过鼓励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将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发展。倒逼农资企业服务意识提升,由传统的商品销售向服务输出转变,促进传统农资流通商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
(三)聚焦农村电商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产业和加工流通企业对农资行业的对接融合,将加快农资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加强从乡镇到村的物流体系建设,改变传统农资流通渠道层级,提高农资流通效率。
(四)聚焦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政府将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办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提高种植主体的种粮积极性。这势必会给农资行业盈利带来下行压力,未来只有具备成本优势,帮助种植主体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才会活得更好。
四、2017年市场规划和策略
面对2017年我国农资市场复杂、严峻的形势以及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中化集团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瞄准终端市场需求,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及优势,不断提升中化在中国农资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及行业地位,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主要举措有:
(一)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产能布局;
(二)强化业务内部协同,经营形成合力,传统型业务和发展型业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三)加强农资分销渠道建设,在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更加注重渠道质量、效率的提升以及渠道协同;
(四)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及时响应市场及终端用户的需求,推动产品升级换代、调优产品结构,同时发挥中化农资产品组合的优势,不断满足用户差异化的产品需求;
(五)加强中化大农业的统一品牌定位和宣传,提升中化农资品牌的市场溢价能力;
(六)满足终端用户对农业综合服务的需求,不仅提供种肥药等传统农资产品,还将为农户提供包括农化服务、种植服务、农业机械、粮食收储加工、农业大数据、农业金融等一整套农业服务解决方案,帮助农民持续提高种植收益,保障农产品供给。
(农资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