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偏施氮肥,环境不堪重负;渠道利润稀薄,经营难以为继;产品同质严重,竞争日趋激烈;行业连年亏损,企业如何生存?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化肥用量零增长方案的实施,化肥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新形势下,产品升级、企业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
致力氮肥转型,这个局如何“破”
会议现场
5月16-17日,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氮肥工业(心连心)技术研究中心、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液体肥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单位承办,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大力支持的“氮肥增效技术研讨会”在河南新乡召开,行业领导、院士专家、骨干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氮肥行业未来。
氮肥增效产品升级是基础
致力氮肥转型,这个局如何“破”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
2016年,市场环境恶劣,氮肥行业愁云笼罩,但以心连心为代表的少数企业仍然取得了骄人成绩,实现了1-10亿元不等的盈利。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对当前行业形势进行分析,同时总结了这些企业的成功原因:一是依靠科学管理,节省生产成本;二是技术创新,及时对产品进行了升级。
致力氮肥转型,这个局如何“破”
心连心董事长刘兴旭
心连心董事长刘兴旭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心连心在氮肥增效技术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探索,刘兴旭表示,下一步将以中国氮肥工业(心连心)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在氮肥增效技术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共同促进氮肥行业的转型发展。
据了解,心连心已先后在新疆、吉林、江西建立生产基地,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低成本+差异化”的经营思路经过市场检验,绽放出夺目光彩,2017年一季度,心连心净利润增长了127%,令行业瞩目。
目前氮肥增效在产品上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添加锌腐酸、海藻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中微量元素,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二是利用控失技术、包膜技术,或者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延缓养分释放的速度,提高氮肥利用率。
研讨会上,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所研究员吴跃进、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教授吴礼树、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卢宗云、郑州大学教授王好斌等行业专家分别介绍了生物活性载体配伍、控失技术、中微量元素协同增效、添加抑制剂、无机包膜缓释等氮肥改性增效技术的研究进展。
氮肥增效提高利用率是关键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在会上指出,氮肥增效除了要在产品技术上进行创新,还要在减少损失等方面展开研究。
数据显示,中国农用尿素年用量大约为4000万吨,而其中有1000万吨以上都流失了,这些氮肥都去哪了?无非是“上天”和“入地”。变成氨气等挥发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压力;淋溶到地下水,又会污染水资源。
如何才能减少损失?河南省农机推广站研究员夏放表示,氮肥深施可以显著提高利用率。他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00年,我国化肥深施的耕地面积为4.61亿亩,到了2016年,化肥深施的面积为5.27亿亩,十余年间,增长了14.32%;而2000的机具台数为51.39万台,到了2016年,则增长为84.50万台,增长了64.43%。事实上,氮肥深施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推广开来,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生产条件的改善,相信这项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为探索氮肥增效的有效方法,早在2013年,心连心委托河南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黄绍敏开展控失尿素在玉米上进行了肥效试验,与农民习惯相比当年亩增产10%。为了验证高效氮肥的持续使用效果及其环境效应,2016年心连心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首期合作期限10年,第一季试验结果显示,应用心连心控失尿素及腐植酸尿素的6个不同处理,玉米增产率为8.2-15%,氮的利用率提高了10-15%。黄绍敏表示,下一步除了观察高效氮肥在玉米、小麦上的长期效果,还要筛选出更合理的施用方法。
固体肥可以利用机械深施来提高利用率,前景可期的液体肥更需要配套的设备来彰显威力。由于国情不同,国外的液体肥配套设备并不能完全照搬到我们国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在会上详细分析了文丘里施肥器、施肥罐、比例施肥器等液体肥配套设备的优缺点,建议在我国淘汰施肥罐,大力推广泵吸肥法和泵注肥法,引起了在场企业的极大关注。
作为液体肥的重要产品,尿素硝酸铵溶液(UAN)的前景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王旭2016年进行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施用等氮量尿素相比,施用UAN可使作物增产5.8-17.3%,亩净收入可提高35.68-413.6元。在小区试验中,减施20%UAN,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这正好契合了农业部减肥增效的方案要求。
氮肥增效需要更多企业来担当
高效氮肥是否高效,是否持续高效,必须要经过大田检验。2015年,心连心牵手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共同筹建了全国肥效协作网,主要对心连心新型高效肥的肥效和施肥技术的系统研究,以期形成国家规范、技术齐全的施肥指导。
据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研究员介绍,协作网2015年启动以来,先后在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上开展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研究不同的新型肥料,包括含锌尿素、含锰尿素、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等在不同作物上的增产效果;二是研究减少肥料用量以后,作物的产量情况。初步研究结果显示,80%的新型肥料都能使作物增产;白由路表示,协作网下一步的工作,是要明确不同的新型肥料所适用的区域和作物,同时,还要找到其合理的施用量。
氮肥施入土壤,到底有多少挥发损失,对土壤及大气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都需要长期、全面、系统的监测,在心连心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慎强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致力氮肥转型,这个局如何“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
氮肥增效离不开技术创新与试验示范,离不开行业优秀企业、研究机构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白由路和王慎强呼吁,今后能有更多像心连心一样有创新能力、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参与进来,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出一份力。最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对本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氮肥占据肥料行业半壁江山,在肥料零增长的历史任务中,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企业责任重大。希望科研人员能在肥料增效剂、施用方法等方面做更多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为减肥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致力氮肥转型,这个局如何“破”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来到位于原阳的心连心新型肥料农业与环境效应试验站进行了观摩。黄绍敏研究员在试验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开辟出3000多平方米地,针对心连心的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等,展开了不同产品、不同施用量和不同施肥技术的对比研究,第一季试验结果喜人。前来观摩的专家和企业代表详细咨询了试验示范的种种细节,并预祝试验示范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