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化肥用量50年(1961-2012)来减少了30-50%(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秉强研究员公开报告)
在欧美和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是以高度的标准化进行生产。这使得欧美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农资投入品尤其是化肥用量实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欧盟化肥用量减少30%-50%、日本减少50%)。
农业是生产优质营养农产品的源头,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计划》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作物要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种植,在这一过程中,化肥、农药的用量、生产标准将出现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将对农资行业产生怎么的影响?变革之下,对农资行业来说,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发展契机?值得我们去探讨。
“三品一标”农产品占比提至80%以上
“三品一标”是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简称。“三品一标”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全国范围内,2014年我国“三品一标”主要认证产品年产量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40%以上,认定的种植业产地占全国耕地45%以上。截至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三品一标”总数接近10.8万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604万公顷,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为1100万公顷,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面积为169万公顷。
在本次《计划》中,提出要将“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同类农产品中总体占比提高至80%以上,规模是2014年的2倍。这标志着未来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的农作物将越来越多,规模也将大幅提升。
农产品标准提升“考验”农资使用前景
种植标准化是生产营养优质食用农产品的关键环节。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生产,对农资的生产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什么品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何时采摘,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使得欧美日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化肥用量实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欧盟化肥用量减少30-50%、日本减少50%),粮食等作物产量反而持续增长,环境污染得到改善。
日本化肥用量50年(1961-2012)来减少了50%(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秉强研究员公开报告)
在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大量施用,导致水环境污染、土壤肥力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减肥减药势在必行。从2015年开始,农业部相继启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计划、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也是针对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方案。
《计划》的颁布实施,不仅对提升种植业的标准化意义重大,更对大幅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准、有机农产品在化肥、农药使用上的有着严格的标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是方向。有机产品是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和农药,只能使用农家肥,别的任何化学肥料都不能用;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A级允许限量使用化肥、农药,AA级则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而无公害认证的产品规定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肥和农药。
牵一发而动全身。种植端是农资使用的源头,源头大变革,实行标准化种植,化肥、农药的生产标准、使用标准也需要适应“潮流”、与时俱进。
链接:“三品一标”释义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食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志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杨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