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金正大集团建设的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实施的脲醛缓释肥料国际标准填补了全球空白。这也是金正大集团和上海化工研究院等主导制定的第二项缓控释肥料国际标准,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肥料行业国际话语权。8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脲醛缓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实施研讨会上,来自政府、行业组织、高等院校、企业等政产学研界的代表,对该标准进行了深入解读,研讨未来缓控释肥料的规范应用及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这一标准的颁布实施,金正大俨然已成为中国缓控释肥料产业的代名词,就如同提及中国电商,就会想到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提及中国通信,就会想到华为。连续主导两项国际标准,金正大究竟如何做到?
两项国际标准占领高地
国际之路,标准先行。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上海化工研究院和金正大集团主导制定的控释肥料和脲醛缓释肥料两项国际标准颁布实施,给全世界的缓释肥料和脲醛肥料定下了行业游戏规则,填补了国际标准空白,为未来中国肥企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研讨会上,业内人士对此表示高度称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肥处处长仲鹭勍,工信部原材料司石化处副处长张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食品标准部副主任蔡彬,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副主任魏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等人指出,肥料企业积极创新,在国际市场上发出中国声音,很令人振奋。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强势提升了中国肥料行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也体现了我国肥料行业的技术进步,为我国肥料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值得业界为之骄傲。
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是什么概念?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指出,得标准,得天下,这是当前国际经济领域被大家公认的规则。谁牵头制定规则,就意味着谁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谁就是这个领域的“领头羊”和“领导者”。要知道,目前中国主导制定并发布的国际标准占比尚不足1%。
脲醛缓释肥料国际标准于2013年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申请,经过近4年时间多次、数轮的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在今年投票通过,发布成为ISO标准。
据介绍,从脲醛肥料行业来看,自1924年脲醛肥料取得世界上第一个缓释肥料专利以来,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此前,国外一直没有相关的产品标准,只有各自采用的几种测试方法。该标准制定的主导者之一、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主任刘刚介绍:“以前中国出口控释肥料到欧洲,人家说合格就合格,说不合格就不合格,从来不说用的是什么标准。美国、加拿大一些企业表示有这类产品的公司标准,但具体指标却不公开,产品是否合格还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不仅各企业产品水平参差不齐,技术交流难以实现,国际贸易也是壁垒高筑,因此肥料行业对国际标准的需求十分强烈。
国际标准是一个战略高地,可谓“兵家必争”,非强者不可承担,非信者难以服众。脲醛缓释肥料国际标准决定了这一重要缓释肥料从检测评价到产品技术的重要话语权,制定过程充满了各种争论和质疑。“国外很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对中国肥料产品和技术了解很少,甚至存在历史偏见。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通过大量试验数据、实例举证,向世界展示我国肥料产业技术和制造能力的过程。”刘刚说。
金正大集团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工作。
缓释肥料助推行业转型
面对化肥施用零增长、土壤修复改良、两化融合等新课题,我国肥料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以缓控释肥料为代表的新型肥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国际标准的制定也为新型肥料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仲鹭勍表示,国际标准的制定也反映了当前整个肥料行业在转型升级中一手抓服务技术创新,一手抓产品技术创新的良好趋势。通过标准的制定来推动新型肥料的发展,也是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金涌也在发言中指出,要通过工业支持和振兴中国农业。新型肥料是肥料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的重要突破口。国际标准的制定能够推动全行业产品质量升级,未来我国新型肥料还要在提升肥料品质、精准智能施肥、改良土壤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与会专家对缓控释肥料等新型肥料的功效充分肯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庆表示,出口化肥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脲醛缓释肥料颗粒性度高、不板结,在运输方面有优势,很有发展前景。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也指出,从技术上来看,缓控释肥料更加科学务实,是确保国家粮食产量的重要肥料品种,应当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比。
但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牟取利益,将缓控释效果不达标甚至没有缓控释效果的肥料,也冠以高端名号在市场上销售,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国内甚至还有少量劣质肥料产品出现烧苗等不良效果,流至国外后对我国缓控释肥料产品声誉造成恶劣影响。对此,蔡彬表示,标准是生产力和技术的纽带和桥梁,技术成熟要加大推广时,往往需要通过标准来规范。
此次国际标准的出台,可以说是给脲醛缓释肥料行业立了一个“定海神针”,能够有效规范生产秩序,提升产品水准,淘汰掉一批落后产能,助推肥料行业转型升级,用更优质的肥料产品,实现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健康发展。
金正大党委书记张晓义表示,坚持标准引领,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也是中国肥料行业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多年来,金正大与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在缓控释肥料标准建设实施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主导制定了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多项地方标准,并主动贯宣、积极践行各项标准,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为肥企走出去导航开路
众多公司在国际标准上的竞争,实际上是各自综合实力的博弈,既包括创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也包括公司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等多方面因素。作为行业龙头,金正大能够承担如此重任,正是源于其一直坚持科技创新、标准引领的战略。
目前金正大拥有高水平的研发队伍400余人,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拥有专利200件,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实现了一批缓控释肥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组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联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把这种国外的“贵族肥料”在中国实现了平民化。
近年来,金正大先后参与了10多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或规范的起草制定工作。其中,《缓释肥料》国家标准、《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高尔夫草坪专用肥和土壤调理剂》行业标准、《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农业用硝酸钙》行业标准、《硝基复合肥》行业标准等6项标准已先后发布实施。
一年多来,两项缓控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实施给所有中国优秀肥料企业提了士气,引领国内优秀肥企以此为旗、抱团协作,组团征战国际市场。张凡指出,中国肥企走出去难在标准。我国肥料技术已经很成熟,但国外缺少渠道来了解我们的真实水平。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意味着中国肥料产业链的整套技术更能被国际认可,中国肥企在“一带一路”沿线也有更多机会。
会上,高祥照指出,业内应当共同做好新标准落实和新产品推广工作。
扩大输出服务全球农业
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以“天下”为格局。对金正大来说,服务全球农业,成为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者,是既定目标。攻坚克难,啃下主导制定国际标准这块硬骨头,正是金正大迈向国际、大联合大输出战略的关键一步。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表示,有了共同遵循的国际标准,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才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更好的融合。主导制定两项国际标准,为行业的大联合大输出提供了更多可能。
万连步指出,当前,中国化肥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要想走出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充分利用创新成果,努力输出技术、输出品牌、输出服务,在上下游及同行业间广泛开展联合协作,同时让产品走出国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设或收购一批生产线。唯有如此,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而金正大也正用实力践行这一战略。多年来,金正大借助其技术、产品、市场优势,不断开拓国际合作:与以色列利夫纳特集团、以中农业交流合作中心、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以色列arava沙漠农业研究中心、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等都在进行技术合作。另外,公司每年还组织人员赴美国、韩国、以色列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
正如阿里巴巴提出的“无边界”经济体概念一般,中国企业走出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提倡无边界合作。除了技术交流合作外,在国际收购方面,金正大更是大步向前。2016年,金正大实现了对德国康朴、荷兰伊康姆和西班牙纳瓦萨的成功收购,快速有效地掌握了有利技术与资源,既确立了公司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也为中国肥料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效路径。
今年以来,金正大在国际化布局方面继续深耕细作扩大输出,将巴斯夫力谋仕创新技术成果引入中国市场发展聚能长增效复合肥、率行业之先举办国际生物刺激素大会、与世界著名肥企加拿大加阳公司交流合作、与意大利SDF集团签署道依茨法尔农机项目股权合作协议、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启动第三届国际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研究班等。
据介绍,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金正大还将发挥中国肥料企业标杆作用,借着国际标准实施这一东风,引领中国肥企砥砺前行,进一步提升中国化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