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闻名世界的蔬菜之乡;山东栖霞,享誉中华的苹果之都。它们,因“农”结缘,由“农”蝶变,盛名之下两地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让高效农业之树常青?
带着这些疑问,5月下旬2018硝基肥高质量发展产业行动调研组一行走访了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基层农资经销商以及种植户,从多个层面观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巨变。
寿光:种收销产业化成熟,水肥一体化空间巨大
寿光的大棚蔬菜种植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当时,北方居民过冬的主要蔬菜就是萝卜白菜加土豆,由于冬暖式大棚的出现,让广大的北方居民在寒冬腊月里吃到了各式各样的绿色蔬菜,从此让大家的餐桌一年四季日渐丰富起来,同时也帮助当地的许多农民发家致富。回忆当年的巨大转变,寿光市农业局副局长陈永智依然感慨良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大棚种植技术一步步升级换代,用肥用药以及配套的耕作管理方法也越发成熟,然而经过早期的粗放式发展后,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
据陈永智介绍,由于化肥、农药连年的大量使用,土地无法得到修养生息,有机质匮乏,土传病害严重,对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农产品品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此,当地政府很早就开始了的土壤修复治理工程,通过专项资金予以补贴,鼓励农户进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改造,达到节水节肥,高效利用的目的。
谈到硝基肥产品,陈永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其速效易溶含硝态氮的特性,与生长期较短的蔬菜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恰好吻合,对于蔬菜的增产提质有很大的帮助,未来在寿光的大棚蔬菜种植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寿光市云水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云水介绍,目前寿光的大棚蔬菜种植户已基本形成了固定的用肥模式,即以腐熟完全的有机肥为底肥,同时在每茬蔬菜瓜果收获后及时补充大量元素水溶肥、黄腐酸等营养物质。良肥加良法,农产品才能好吃又好卖,当地农户心中已然有杆“秤”,他们对于硝基肥这类效果好、品质佳的优质肥料十分看重。
栖霞:现代农业模式可期,高质量肥料任重道远
当调研组一行驱车穿行于栖霞连绵的丘陵之间时,只见一片片绿油油的苹果树正在茁壮成长,乒乓球大小的小苹果点缀其间,令人心情愉悦,仿佛能看到深秋时节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据当地果园主人介绍,今年与去年相比,算是风调雨顺,降水充沛,为果树的开花坐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从目前的坐果情况看,无论数量和品质都有保证,为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栖霞苹果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百年,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是烟台地区众多苹果产区中的典型代表。但随着苹果种植区域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扩展,栖霞苹果也受到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多地知名苹果的挑战。即使在烟台地区,也有部分地区的苹果品质后来居上,给栖霞苹果的销售带来巨大冲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栖霞市农业局土肥站站长崔椿看来,不是对手有多强,而是栖霞苹果自身的种植管理出了问题。具体体现在“三老”,即品种老了、树龄老了、种树的人也老了。由于多年化肥的超量不当使用,果园里的土壤普遍出现酸化、盐碱化、板结等退化现象,多种因素作用下栖霞苹果的品质自然无法得到保证。不过好消息是,由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老劣果园改造更新项目已正式启动,为栖霞苹果提质升级注入了新的生机。
为加快这一提质升级的进程,当地政府从各个相关部门抽调了精兵强将,共同组成了栖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专门负责产业园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栖霞市果业局副局长李宝忠正是其中的一员。据他介绍,产业园将以提高苹果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任务,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同时实施机械化种植管理、水肥一体化及土壤调理剂综合施肥方案。这一发展战略也获得了国家的充分认可和支持,去年9月5日,栖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农业部、财政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未来3年,政府每年将投入1个亿作为引导基金,探索通过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长期订单等方式,让农民参与,保障农民利益分配。具体来讲,农民土地统一流转之后,每年每亩可获得以当年800斤小麦实际价格为参考的资金补偿;另外从建园到见效,还可获得除去成本后净收益的20%分红;最后农民可以在果园打工,每天额外再挣到80-120元的工资。这一系列举措都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传统复合肥相比,硝基肥肥效快,吸收率高,具有抗土壤板结特点。天脊化肥销售部主任张新凤认为,硝基肥等高质量肥料在这场升级改造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提升苹果营养品质,符合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