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营情况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047.1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28.85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1.79%。
1、毛利增加。报告期,公司实现毛利35,874.39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584.08万元;造成毛利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
由于尿素、复合肥销售价格上升等化学肥料行业产品与上年相比增加毛利4,699.30万元;由于多元醇产品等销售价格回升,精细化工行业产品与上年相比增加毛利3,965万元;其次,外购外销贸易、子公司(湖南华萃、苏州奥斯汀)毛利均有所增加,实现增加毛利1,635.46万元;另外,联碱产业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毛利1,715.67万元。
2、税金及附加减少。报告期,税金及附加发生额977.16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54.57万元。
3、三项费用增加。报告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发生额 24,876.95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986.68万元。
三项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为:销售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75.77万元,主要是运费增加300.74万元;另外,职工薪酬、差旅费等也有所增加。管理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853.07万元,主要是因职工薪酬增加944.32万元,技术开发费增加1,448.89万元。财务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442.16万元,主要是因经营性占用银行贷款额下降,节约利息支出。
4、投资收益减少。报告期,投资收益发生额773.14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988.21万元;主要原因是上年转让东华能源部分股票实现投资收益所致。报告期末,公司持有东华能源股票余额963万股,持有井神股份股票余额1,800万股。
5、资产减值损失减少。报告期,资产减值损失发生额139.04万元,与上年相比下降577.80万元;主要是应收账款余额下降,库存商品价格回升所致。
(二)发展规划落实情况
1、原料结构调整项目二期。目前正在进行试生产前的准备工作,预计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开车碰通并入生产系统。
2016年4月,经本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2015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投资建设原料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二期装置,生产合成气(氢气、一氧化碳)。通过原料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一期投用运营情况看,对本公司节能降本效果明显,按后道合成氨产品成本计算,能节约生产成本 200元-300元/吨。本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原
有常压固定床煤气化发生炉的全部替换。公司产业链中的多元醇产品、新戊二醇产品及后续产业拓展均需要使用合成气。该项目建成投产后,一方面可实现节能、降本、减排的目标;另一方面,有利于本公司立足并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化产业拓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详细情况,敬请参阅2016年4月16日,巨潮资讯网《关于投资建设原料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二期的公告》(2016-024号)。
2、新戊二醇项目。目前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三季度末、四季度初与原料结构调整项目二期碰通等,并进行试生产。
2016年4月,经本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投资建设新戊二醇生产装置。新戊二醇,分子式 C5H12O2,全称 2,2-二甲基-1,3-丙二醇,是典型的新戊基结构二元醇。新戊二醇主要用于生产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无油醇酸树脂、聚氨酯泡沫塑料和弹性体的增塑剂、聚酯粉末涂料、绝缘材料、无印油墨、合成增塑剂等。本项目所需要的原料(前道)为异丁醛、甲醛,其中异丁醛由本公司全资子公司(张家港市华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多元醇生产装置提供,甲醛由本公司现有的甲醇产品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后,有利于公司向聚酯树脂方向拓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升现有产业附加值,促进企业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详细情况,敬请参阅2016年4月16日,巨潮资讯网《关于投资建设新戊二醇项目的公告》(2016-025号)。
3、探索拓展产业集群。报告期,公司一方面推进涟水产业基地--华昌智典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接洽潜在合作伙伴寻求、论证拓展相关产业的可行性。
4、市场拓展。报告期公司着力加强海外市场开拓,在东南亚地区寻求合作伙伴,建立销售渠道,报告期外销销售量呈现较快增长。
5、探索氢资源能源利用及新用途。煤化工产业核心是氢气资源,近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探索氢资源能源利用及新用途,促进产品及产业升级。4月19日,公司公告披露了《关于投资建设氢气充装站项目的公告》;4月26日,公司公告披露了《关于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共建氢能源联合研究院合作协议的公告》。后续本公司计划与氢能源研发团队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
注册资本及股权结构拟为: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研发团队以货币或其他形式出资1,47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比例49%;本公司货币或其他形式出资1,53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比例51%。设立控股子公司的目的是承接氢能源联合研究院日常管理工作,为后续技术成果产业化推进提供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