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成立三聚氰胺分会以来,每年坚持召开一次发展年会,目前已形成惯例。12月上旬,全国三聚氰胺企业再次齐聚河北,总结发展经验,交流市场信息,探讨转型升级的思路。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在会上指出,分析当前形势,三聚氰胺行业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产能过剩依然存在
据中国氮肥协会统计,2018年国内新增三聚氰胺产能22万吨/年,分别是辛集九元6万吨/年、新疆心连心6万吨/年、奎屯锦疆5万吨/年、华鲁恒升5万吨/年项目。截至今年底,预计全国三聚氰胺有效产能205.4万吨/年。
随着新增产能陆续投产,我国三聚氰胺产量也达到高峰。2018年1~10月,全国三聚氰胺产量118.5万吨,同比增长30%。
顾宗勤指出,今年三聚氰胺产能利用率为65.7%,是近几年较高的。一旦经济周期回落,发展速度放慢,三聚氰胺的市场增长也会随之放缓。
后期来看,国内三聚氰胺新建和扩建形势不容乐观。明年仍有山西丰喜、奎屯锦疆、金象眉山等公司的新建项目投产;还有一批拟建项目在筹划中,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非常严峻。
“当然,从当前装置规模类型看,全国单套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的装置还有26套,产能共计57.4万吨/年。这部分装置大多存在能耗高、运行周期短、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如果这部分产能能够及时退出、腾出空间,有利于控制产能,但还需要时间和空间。”顾宗勤说。
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顾宗勤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自主研发的三聚氰胺生产技术从两步法到一步气相淬冷法技术;再由第二代(改良)气相淬冷法技术到节能节资型(第三代)低压气相淬冷法技术。技术变革解决了生产易堵塞、运行周期短、品质不稳定、能耗高、难以大型化等问题。
但目前企业生产中仍存在以下难题:尿素雾滴分离器效率低,压缩机需要定期清理;热气过滤器使用周期短,维修频繁;结晶器壁挂垮料影响产品质量,垮料堵塞结晶器出口管,造成冷气风机打气量下降,降低生产周期;催化剂活性低、易中毒、强度差、消耗高。这一系列的难题,仍需三聚氰胺企业攻关,加强技术创新。
安全环保日趋严格
顾宗勤强调,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的督查和问责力度不断加强。
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15%以上,氨氮排放量减少10%以上;计划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这对三聚氰胺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环保设施落后的老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行业标准不够健全
顾宗勤指出,多年来三聚氰胺行业的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滞后,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
一是在产品质量上,虽然国家修订了《工业用三聚氰胺》(GB/T 9567-2016)标准,但其指标笼统宽泛,无法合理地细分产品质量,造成各生产企业自己订制产品质量标准的乱象。这种产品标准的不统一,极易引起价格混乱。
二是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方面,没有统一的行业要求和标杆规范。三聚氰胺生产企业之间技术交流较少,各企业间的生产水平、能耗管理、环保水平差距较大。
下游产品开拓难度大
近些年,三聚氰胺企业在下游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三聚氰胺泡棉作为一种高开孔率、柔性好的新型泡绵塑料,在建筑、交通工具、航空、家用电器、清洁用品等领域均可应用,但其易碎、不耐用、价格竞争力不强等瓶颈,影响了销量。
二是三聚氰胺硬泡虽已研发成功,具有永久阻燃、耐热、可塑等优点,但在与下游行业合作的推广开发上仍存在困难。
三是三聚氰胺纤维目前尚在研发过程中,其加工过程比常见的纤维技术要求更高,还需时间和投入。
出口具有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贸易形势复杂多变。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将更加严峻。
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三聚氰胺出口量31.75万吨,比上年增长18.91%;2018年1~9月出口量30.2万吨,同比增长21.4%。当前,国际市场已成我国三聚氰胺较为重要的市场,特别是土耳其、东南亚等地成为主要出口地。当前国际政治局势震荡、汇率大幅波动,势必对明年三聚氰胺出口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