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精打采”常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用来概括今年的复合肥冬储市场也再贴切不过。12月份开始至今,整体的冬储市场走势并未按照原有的剧本发展,“冬储剧情”迟迟不能进入高潮阶段,反而愈加沉寂,企业和经销商尚未走出“两难”境地,冬储前景似乎已经无望。
进入冬季之后,各地气温明显下降,居民天然气使用量大幅增加,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用气需求,局部工业用气的供应严重受限,导致部分肥料企业随之停产。前不久,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全国物流的具体停运时间,部分地区将于元旦过后陆续开始执行。停车限产、物流停运等消息霸屏,炒作后期“有钱无货”的说法被“肆意传播”,然而,在各种利空因素的主导下,单凭炒作似乎并不能够挽救冬储。
首先,原料行情疲软。月初至今,原本辉煌的原料市场也已不再景气,氮、磷肥价格双双开始回落,其中尿素行情波动明显。据了解,目前临沂地区复合肥厂的尿素接货价格较月初下滑了百余元/吨,由此可见,复合肥的生产成本将会有所削减。截至本周末,45%硫基通用型复合肥产品的完全原料成本为2165元/吨,较前期下降了50元/吨左右。成本支撑的减弱,使得冬储价格后市悬念重重,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原料利空因素的影响下,接下来的复合肥价格即使不降也很难再涨。
其次,需求释放困难。归根结底,冬储市场进展不佳的根本原因是需求乏力。局部地区下游需求的释放速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冬储进程的发展。冬储启动至今,尚未出现需求大量释放的场景。一是由于冬储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受原料行情及供需因素的影响,复合肥价格涨至高点,打击了部分地区下游的备货信心;二是距离集中用肥时间尚久,以北方地区为例,直到明年春季才进入销售季节,下游为规避风险,并不急于冬储备货,因此,在需求不济的情况下,后市也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最后,其他因素制约。原料和需求均利空,看似供应受限可作为利好,但是并非如此,复合肥企业开工率连续下滑,其主要原因是需求不振,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却较为有限。8、9月份期间冬储低价货源的出台也对后市造成“不可估量”地冲击,部分持有低价货源的经销商在备肥动作上略显缓慢;另外,部分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秋收作物大面积减产。听闻今夏辽宁、吉林局部旱灾严重,农作物出现减产,农户利润不足,导致赊销欠款难以偿还,经销商缺乏备肥资金,因而不得不驻足观望。
综上所述,日前,缺气停产和物流停运被炒的火热,市场上“有钱无货”的气氛快速升级,然而在原料和需求双方低迷的情况下,春节之前的冬储市场或将继续僵持为主,价格也难有大动。 (冯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