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在郑州召开的2019年氮肥行业营销工作会上获悉,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征集全行业意见向生态环境部提出的政策建议得到积极回应,国家对氮肥的环保限产政策力度将适当调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宇透露,针对煤制氮肥企业的应急减排措施,生态环境部已初步拟定了调整思路。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在环境黄色预警期间,氮肥行业的固定床气化炉要停产50%;橙色及以上预警期间固定床气化炉全部停产,其余气化炉停产50%。对此,氮肥企业反映强烈。
据估算,如严格按照这个意见执行,“2+26城市”、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合成氨产量预计将减少491万吨,使氮肥减产约380万吨(折纯氮),折算尿素减产约850万吨,将会影响今冬明春农业用肥的供应保障。
为此,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征集了行业意见后,向生态环境部提出建议:一是对管理水平高、关系民生保障的企业要保障生产;二是充分考虑生产实际,适当放宽化肥固定床气化炉停产比例。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表示会关注农业用肥形势,适当调整有关政策力度。其中的两个调整方向受到与会企业的关注。一是采用连续气化技术的新型气化炉,将被纳入民生保障类,这意味着在“2+26 城市”、汾渭平原等地,这类氮肥企业有望不予限产。二是对使用固定床常压气化炉的氮肥企业,在供暖季停产30%(含)以上,具体比例以气化炉数量计。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金表示,这项调整将为氮肥企业创造难得的生产环境,能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障氮肥生产和市场供应。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祁少卿说,过去环保限产难免出现“一刀切”的问题,现在这么调整更有针对性,有利于今冬氮肥的平稳供应。
即便政策力度有所放宽,但环保限产仍然是氮肥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判断,今年环保限产措施要严于去年,企业开工将受到较大影响。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表示,氮肥行业要加快技术革新和管理优化。设备落后、管理松懈、“三废”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尽快调整改造,否则就会面临出局。
本次会议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200余位行业专家及化肥生产和流通企业代表,就氮肥企业营销创新、产品创新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经验分享。 (焦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