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气化技术起源于德国,发扬光大于中国。伴随着中国煤气化市场的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和竞争的日趋活跃,原创技术血统纯正的德国科林公司应时入华,并迅速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2019年7月24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一期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在榆林清水工业园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全球在建的最大煤化工项目建设全面从设计阶段进入施工阶段,吸引了全球化工业界的目光。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该工程气化装置采用的并不是目前国内主力的煤气化技术供应商,而是相对名不见经传的科林CCG顶置多喷嘴干粉煤气化工艺技术。
该气化装置每小时生产合成气量超过70万标准立方米,是全世界当前最大的科林干粉煤气化示范装置,采用5套日投煤量2000吨科林CCG粉煤气化炉,单台干基有效气量14万立方米/小时,将于2021年6月底前建成投产。
科林在中国一战成名,自然也吸引来了多方的关注。科林公司是什么来历?有什么样的技术特色和专长?是否会成为竞争激烈的中国煤气化市场一匹新的黑马?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科林公司进行了一番深度探访。
血统高贵技术纯正
2014年底,德国总理默克尔授权的第一本自传《默克尔传》中文版出版后,默克尔亲自签名了一本寄到德国科林工业技术公司总部,默克尔对科林公司印象深刻。2008年,科林建成了全球首座生物质制油工厂,默克尔还亲临位于德国弗莱贝格市的科林公司总部考察。
2008年默克尔来科林公司总部考察全球首座生物质制油工厂
德国是现代煤气化技术的诞生地,科林公司前身就是闻名遐迩的东德燃料工业研究所。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东德燃料工业研究所开始研究气化本地丰富的褐煤来获得燃气。1984年,东德燃料工业研究所就在黑水泵市建立了一套褐煤气化制燃气的工业化装置,持续运行多年。科林公司由东德燃料工业研究所研发部部长沃尔夫(Wolf)博士于90年代创立,核心团队也来自东德燃料工业研究所和黑水泵气化厂。
但限于欧洲煤化工产业发展逼仄,科林公司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在德国本土很难大有用武之地。
2012年,科林公司被独具慧眼的中国资本收购,科林CCG顶置多喷嘴干粉煤气化工艺技术被引入中国,纯正的先进煤气化技术与全球最活跃的煤气化市场风云际会,科林公司迅速重获生机,并跻身中国市场上能源尤其是煤气化技术的新锐气化专利技术提供商。
2016年6月13日,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科林工业公司作为随默克尔访华的杰出德企代表,与中方企业代表签署投资协议。
2016年6月13日,科林公司作为杰出德企代表与青岛中德生态园签约
2017年,科林未来能源技术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科林工业技术公司被注入科林未来能源控股的香港公司之内,成为科林未来能源的海外研发基地。科林工业技术公司从一家德国知名企业,成为一家彻底的由中国人持有、管理的中国公司。
洋为中用的高光时刻
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使煤经气化再转化为能源及各种化学品,成为一种现实的战略选择,这也决定了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一定会大有可为。
其实在中国资本收购德国科林之前,科林就已经为兖矿集团在贵州开阳的5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提供了技术许可,得到了开阳项目工业化的验证。
中国资本收购科林公司后,最大程度地尊重原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科林的煤气化技术仍然在持续优化、升级。更关键的是,科林公司研究煤气化技术之初,就试烧了全球160多个煤种,相关数据都完整保留在科林庞大的数据库中,后续依托数据库,科林可以根据各项目具体煤种,调整参数,修改流场设计,以获得更高的气化效率。
纯正的德国先进技术,加上兖矿开阳项目的工业化验证,为科林煤气化技术开拓中国市场拿到了通行证。中国的煤气化市场拥有巨大的机遇及增长潜力,现代煤化工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关键的先进煤气化技术作支撑,而这正是科林的专业特长。
开阳合成氨项目获得成功之后,科林煤气化技术又相继斩获了内蒙古康乃尔3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青海矿业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湖北宜化双环合成氨项目、贵州合成氨项目等,得到多个项目的实践验证,并在市场上建立了高效、可靠的口碑。尤其是进入2019年,科林公司又相继斩获了两大煤化项目,即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年产能18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和陕西榆林能源集团一期4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规划总产能120万吨/年),更是进入了掘金中国市场的高光时刻。
“同时在中国、德国获得高度认可,从收购海外先进技术的角度,还有比这更好的成功证明吗?”科林未来能源公司董事长单育兵言谈之间自带喜悦和底气。
遭遇“李鬼”纠缠的烦恼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对于技术开拓者的威胁是难以预料的。就在市场开拓渐入佳境的时候,科林公司也遭遇到知识产权侵犯的困扰。
在国内煤化工行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有很多号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门技术,但其中也不乏有抄袭者。由于煤化工行业投资巨大,相关技术必须要得到工业验证才能获得市场认可。但往往独家技术在工业项目验证时,因为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漏洞,项目业主就有可能复制出一个“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项目的设计方和设备的制造方同样有可能推出一个“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如此一来,一项技术经过工业项目验证的过程,项目的相关方面都存在酝酿推出自家技术的可能性,这造成国内的煤气化技术种类繁多,但追溯根源起来,其实原始的技术路线并不多。
科林公司的情况相对较好,这与收购的中国资本方深谙中国市场息息有关。科林未来能源公司董事长单育兵在中国商业浸淫多年,深知只有利益共享,才能有效避免国内的知识产权侵犯,防止潜在恶意竞争对手的出现。因此,在单育兵的操盘下,科林公司与兖矿开阳化工、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开阳项目的设计方)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结盟开拓市场拿项目,各自根据自己的专长在中标项目中获得业绩,比如科林提供技术、天辰负责设计等。
但即便如此,这种利益共享策略也有失灵的时候。兖矿开阳项目气化环节的设备合作方是辽宁某企业,有了该项目的参与经验,该企业随即就准备推出自己的气化炉,拥有和科林炉一模一样的三喷嘴(气化炉的进料口)结构。
矛盾爆发在湖北宜化的双环煤制合成氨项目的竞标上。当时,该辽宁某企业找到湖北宜化,提出以绝对低价提供气化技术和气化炉,这给正与湖北宜化洽谈合作的科林公司形成了巨大压力。
为此,科林公司亲自跑到辽宁,通过当地政府联系上当事企业,希望双方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按照利益共享的一贯宗旨,科林公司认为自己本来就需要一个合作的设备制造商,如果对方放弃仿制炉生产,科林公司是可以考虑把之后的科林气化炉设备制造业务都委托给该企业,双方结成战略同盟关系的。
但令科林公司始料未及的是,对方一口否定自家气化炉和科林炉有瓜葛,并称自家生产的是顶置单喷嘴气化炉,有别于科林标志性的顶置三喷嘴结构。面对对方的狡辩,以及该公司继续对湖北宜化的游说,科林公司一时也难有对策。好在湖北宜化最终也不敢贸然使用来路不明的技术,但却可以以此要求科林降价,最后科林损失了近千万元的技术许可费。
因为科林公司是德国知名企业,原有德国设计人员原本打算通过德国向中国相关方面提出抗议,来对侵权企业施压。但科林公司考虑到都是中国人,这样做可能有损于中国的国际形象,权衡再三,科林公司管理层最后说服德国团队最终放弃了抗议的决定。
科林公司拥有独家专利技术,有大量的工业项目验证,而且保留了原科林的技术团队,气化技术还在持续地升级迭代,因此这次侵权事件并未影响到科林公司的市场业绩,但这个事件也让科林深切地意识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依然任重道远。
开启深度融入中国新征程
科林气化炉属于粉煤气化技术路线,在国际上的“壳牌炉”,在国内航天工程的“航天炉”技术上与科林技术并行,虽大家各有优势,但“科林炉”顶置三喷嘴却独树一帜。
“科林炉”是德国原创技术,有几十年的研发和运行经验。自完成收购后,科林最明智的决定是保留和充分尊重原德国的技术团队,这确保了科林气化炉的技术持续升级,以及项目验证时相关问题能及时解决。
经过多年的发展,科林公司一直在进行着气化炉的大型化开发工作,目前已经实现了日处理2000吨煤炭的气化炉工业验证,并开发完成了3000吨级科林顶置多烧嘴干粉气化技术。
在技术研发的方向上,科林决定走持续放大气化炉的日处理量,提高气化效率和煤种的兼容度,使技术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煤种。另一方面,科林公司也在谋划从气化环节出发,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扩大科林气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18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为例,该项目规划了5台科林气化炉,其中一台采用了科林和陕煤集团最新研发的多喷嘴干粉和高浓度有机废水协同气化技术,这也是这一技术的全球首个工业化示范项目。通过这一新技术,可以把项目产生的污水回收,再作为前端气化环节用水,既节省了宝贵的水资源,又减少了后端的环保投资。
围绕这一思路,科林公司已经开发完成顶置三喷嘴水煤浆水冷壁气化技术,可以与原有的粉煤气化技术协同作用,充分提高煤化工的气化效率,并降低后端环保投资。同时,科林公司还在开发渣油和气态碳氢化合物气化技术,将科林气化技术扩展到煤炭之外的应用领域。
对于科林未来的中国市场发展之路,企业在技术上坚持高端国际水准,但在实际市场推广中,科林的民营企业身份往往无形中让自己处于劣势地位,原因是很多业主是国企,更多有着一些本土技术优先选择的意识。但目前陕煤集团榆林化学一期18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工程气化装置,采用科林CCG顶置多喷嘴干粉煤气化工艺技术,是在建全球最大煤化工项目,也是中国市场对海外舶来煤气化技术的高度认可。科林与陕煤集团及其他央企的战略合作探索了国外技术在本土落地的多种合作模式,共同把企业做强、把项目做优,这也符合科林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经营理念。
起源于德国、光大于中国,科林公司将与陕煤集团及其他央企共同携手前行,将具有贵族血统的科林粉煤气化技术更加深入的融入中国市场,助力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革命的宏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