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按照循环经济和延伸产业的思路,华昌上马了联碱装置,改变了单一合成氨产品格局,走上肥化并举、肥化协同的发展之路;1985年开始建设分厂,到1992年又建设了张家港镇州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化工厂(七洲绿色化工前身)、生物化工厂(金源生化前身)等;2015年进军化工新材料产业;2017年开始布局氢能产业……华昌走的每一步,都顺应时代大潮、又领跑时代大潮。
肥药并举 双星闪耀
据华昌集团前董事长、华昌化工股份公司董事长朱郁健介绍,在华昌集团的发展史上,有两项重大的投资决定:一是2000年投资20多亿元进行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实现了集团的第一次腾飞;二是投资近28亿元,完成了集团内各成员企业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使得各业务线的生产规模、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达到行业领先,产品门类也覆盖了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相关多元业务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的态势。
2000年底,华昌集团旗下的和鑫电气公司拉开了搬迁的帷幕,随后七洲绿色化工、信谊化工、金源生化、华昌建筑、江南锅炉和华昌化工先后规划选址新建,实施整体搬迁。而集团的农药板块——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跨越式发展,也正得益和源于此。
农药板块已经成为华昌集团各大板块中发展势头最好的一个。2019年,七洲绿色化工拥有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精细化工品等五大系列50多种原药和制剂,是中国最大的三唑类杀菌剂研发和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除草剂嗪草酮生产基地,稳居国内农药行业第一方阵,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在华昌集团均位居前列,超过了作为传统主业的化肥板块。既生产肥、又生产药,肥药并举、双星闪耀,华昌创造了国内农化行业的一个先例。
“农药与化肥同样是支农产品,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都是刚需。而且随着现代农业的探索发展,我们认为药和肥并非绝缘的,两者可以穿透,实现融合协同发展。因此,在坚持化肥的同时,华昌大力支持布局发展农药产品。除了张家港、连云港,七洲还在湖北洪湖、山东济宁、内蒙古乌海等地先后建立生产基地,并在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分公司,形成了完善的农药产业布局和相当完整的产业链条。七洲在国外也取得了农药生产登记证,具备了在境外生产销售农药的资质,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七洲还在江苏常熟设立农药研究院,解决从农药研发、生产到施用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华昌集团董事长胡波介绍说。
据了解,七洲绿色化工当前正发力深耕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致力于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的研发生产,下一步还准备与国内无人机公司合作,进军农业植保飞防领域。公司今年的利润总额将达到6亿元,按照当前的发展态势,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有望在今后较短时期内进一步实现翻番。
延“化”强“氢” 布局未来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经济在2018年前后兴起,迅速成为全国各地和产业界争取布局抢占发展先机的新蓝海。
华昌化工也布局发展氢能,并已经按下了氢能发展的“快进键”,不仅生产供应氢源,还涉足氢燃料电池领域以及研制生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但华昌化工发力新兴的氢能源,显然不是为了赶时髦、蹭热度,而是有成熟的谋划和雄厚的基础作为支撑。
“其实早在2014年前后,我们就有涉足氢能源的打算了。因为我们是化肥企业,生产过程中副产氢气,主要是利用氢气加氮气做合成氨。为了能上马氢能产业,我们专门去加拿大巴拉德动力公司考察,向他们学习氢资源创新利用的经验。”朱郁健讲述道。
到了2017年,华昌化工就正式开始布局氢能源产业,对产业链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研究、论证,并与国内在氢燃料电池研发领域领先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了合作洽谈。
几经沟通,双方在2018年正式签订了《共建氢能源联合研究院合作协议书》。同年8年,江苏华昌—电子科技大学氢能联合研究院、苏州纳尔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在氢能源利用领域进行产业延伸与拓展。同年9月,华昌化工又正式挂牌成立苏州市华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马燃料电池、氢气充装站和加氢站等项目,全面进军氢能源产业。
“2018年初,苏州市提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目标以及远期氢能产业典范城市发展目标,则更加强化了我们布局和做大氢能产业的信心。”朱郁健说。鉴于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结构,与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等其他制氢方式相比,煤制合成气分离提纯是成本最低的制氢方式。
为了对接苏州和张家港地区的氢能产业示范推广用氢需求,华昌化工不仅规划了煤制氢的技术方案,还谋划了燃料电池用氢的氢气充装站和加氢站建设项目。另外,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方面,华昌控股设立的苏州华昌能源有限公司将主攻燃料电池电堆、动力模块和测试平台的研发和推广。江苏华昌—电子科技大学氢能联合研究院则主要承担“100千瓦级燃料电池电堆及辅助系统部件测试技术”国家重点专项的研发攻关。
2019年7月,华昌化工首台60千瓦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正式下线。“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从燃料电池膜电极到电堆,再到氢气供气系统,均为自主研发,仅电池电堆的设计就经过了十几次改进优化。”华昌能源科技研究部负责人介绍说。
在张家港市,目前标有“氢(H₂)燃料”字样的公交车已经随处可见。2019年6月14日,华昌化工与与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江苏港城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氢燃料电池示范运用合作框架协议,搭载着华昌技术产品的5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在张家港市投入运行。
华昌氢能,风景独好。截至目前,华昌化工已经具备年产20万吨氢气的生产能力,总投资1020万元的氢气充装站项目也已完成;总投资4980万元的加氢站及配套设施技术改造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近期可以建成。
胡波表示,华昌化工的氢能布局发展将继续实施产品竞争力提升策略,通过关键技术自主化研发、系统部件国产化替代、燃料电池产品批量化生产,加快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力争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华昌化工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绿色动力”。
量力而行 开辟新业
除了农药、氢能,华昌“走出化肥”的探索还有更多的注脚,已经实现覆盖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等多领域的协同融合发展。其中,化工新材料、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按营收计已经占到华昌集团的35%以上,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生力军。
“不管投资什么,我们都遵循一个基本原则,投资风险太大的事我们不干,也不会贸然进入新的陌生领域。在发展中,我们不希望步子迈得太大,每一步都还是要量力而行。比如,我们进军新材料产品丁辛醇和新戊二醇,就完全是依托合成气的基础平台延伸而来的。没有合成气这个源头,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新材料产业。”朱郁健说。
自1970年建厂以来,华昌化工产品链“尾端”不断延伸和升级,但以煤为原料制取合成气的“头端”一直没有改变。华昌化工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把煤制气“头端”做到全国领先;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尾端”的创新应用场景。“十二五”期间,华昌化工在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规划了进口烷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依托自身合成气优势,规划了丙烯羰基合成制取丁辛醇、异丁醛、新戊二醇、聚酯树脂化工新材料等建设项目,向着产业链延伸跨进了一大步。
2015年4月,华昌化工25万吨/年丁辛醇项目打通所有生产流程,进军新材料初战告捷。2017年3月,华昌化工成立了江苏华昌功能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2019年10月,投资3亿多元扩建的3万吨/年新戊二醇配套设施也打通全流程,产品纯度达到99.5%。
2001年,索尔维—恒昌(张家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成立,致力于次磷酸盐及其衍生物产品的研发生产。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能生产五大系列20多个品种,成为全球最大的次磷酸钠、四强甲基硫酸磷及四羟甲基氯化磷生产基地,尤其是次磷酸钠产品品质全球最好、市场占有率超过40%,成为该细分领域的全球单项冠军。
随着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环保风暴的持续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迎来历史性契机。“我们所在的张家港就处于安全环保的风暴中心,尤其是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后,国家对长江下游流域的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含氮磷元素的废水不许向江河排放,迫使我们必须进行环保装置技术升级。由于我们在环保投入上觉悟早、起步早、起点高,提前进行了环保设施的升级,2016~2017年全国刮起环保风暴,我们反而成了受益者,实现了快速发展。”胡波说。
作为华昌集团拓展环保产业的先锋队,张家港市华瑞危险废物处理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现已成为张家港市唯一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中心,可为全市工业企业及医疗机构提供工业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服务。该公司目前拥有每年4.46万吨危废焚烧、1000吨医废焚烧的处理能力和2640吨医废高温蒸煮能力,是江苏省最大的单体危废焚烧处置企业。
而由华昌化工的一个机修车间发展而来的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也是华昌“走出化肥”的一个成功范例。该公司主要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的专业开发、设计和制造,现已具有A1级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A级锅炉制造许可证,美国ASME“U”“S”证书,为石油、炼化、煤化工、化肥、冶金、制药等行业提供换热、反应、分离、储存等系列压力容器以及废热锅炉、汽包等锅炉备件。
江南锅炉压力容器公司总经理张建东介绍说,他们产品的亮点是换热器,企业的特点是不贪大,只求精。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有机硅换热器领域的小巨人企业,为恒力石化、延长石油、大唐多伦、神华宁煤等知名企业提供了定制设备服务,产品还远销沙特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下一步,该公司还将拓展EPC总承包服务,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